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买玉网 玉器鉴定 107 0

这两天都在拍摄关于鉴定的视频,有些话觉得没有说明白,再写一篇文章来解读一下。

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上的问题,就是说古玩和艺术品,包括文物的鉴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其中,玉器的鉴别和仿伪更是和贩假在互相斗法中曲折前行的,玉器中既有可以代表国家礼器的重器,也有文人清赏的雅具。

由于玉器历来比较受收藏者的追捧,特别是玉器的仿古和作伪历史亦是由来已久,到目前为止,玉器的真赝之争已有千余年。

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时期,玉器作伪严格意义上都属于仿古,属于出口创汇的主要任务,北京玉器厂等很多国营玉器制造厂,无论是材质还是工艺,多数是用比较传统的方式,而且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化,成品的数量也不太大,所以鉴定也主要依靠一些传统的鉴别手段, 鉴别难度虽然不小,但是相对还比较容易。

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但是,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盗墓猖獗和文物走私严重,很多人从中得到实惠,根据出土物品日益稀少的原因,加上内地人民逐渐富裕起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藏之风日盛,投机者也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特别是企业的改制后,很多玉器厂倒闭,大量的技术工人需要面临自谋生路的考验,结合市场需要的品种和种类,民间开始出现成规模的仿制和造假的作坊。

其中安徽的蚌埠和徐州的邳县,包括后来河南的南阳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最后逐步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不仅解决了大量就业的人口压力,也为地方经济增长带来活力,由于市场需求迅速增加,材质开始出现短缺和价格浮动,用类似的材质或低劣的工艺进行仿制逐步形成规模,造假作伪的手段也日益翻新,花样不断。

这个阶段应该是考古与收藏的“蜜月期”,有些刚刚出土的考古研究成果,甚至文博圈内还没有消化,图片一发布,就被作假者用在了玉器造假上。

于是,玉器收藏,尤其是古玉器收藏成了一个十分冒险的活动,“打眼”者有之,“吃药”者亦有之,“捡大漏”者却绝少听说,玉器收藏圈内出现动荡,玉器收藏圈一片茫然和纷乱。

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笔者因为涉足较早,有机会和条件为社会上的收藏者鉴定玉器,近十年来,每次鉴定都是一次考试, 自己一直都是考生,而出题者就是那些造假者。

作为一个文化收藏传播工作者,看多了多数人在鉴定上的表现,我的总体评价就是大多能够达到及格,但没有谁能够保证自己每次考试都能得优秀甚至满分。

况且,“出题者”的水平在不断提高,题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不留神, 考生们就会做错一些题目。

虽然目前多数作伪技术能够被轻易识破,但是不少创新的作伪技术还是欺骗了众多的收藏者,也让鉴定者战战兢兢,十分小心。

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在我鉴定的收藏者中,经常有实力比较雄厚的约请我去鉴别观看。

我一般能推则推,不愿意去的主要原因就是经过这么多的实践,真正的藏家寥寥可数,那些财大气粗,不学无术的土豪几乎都是被别人视为“重点对象”,被人洗脑,因为发现他们的玉器藏品大都是假的,真品很少,精品基本没有,有的甚至就是一眼假。

这些经济实力很强的人搞玉器收藏,因为不能识别真伪,最后收藏了很多赝品。

特别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或者是碍于面子,没有人跟他说过实话,其实真假鉴别很简单,网络上有很多专业的鉴定平台,自己发图就知道,可惜他们不相信,所以难免被骗。

因此,向更多的收藏者介绍玉器鉴定的技巧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2003年,由中央电视台创办《鉴宝》节目为开端,各地关于收藏和鉴宝一类的栏目开始兴起,栏目创立的本意目的就是整合多位文博鉴定专家的知识和能力,向广大收藏爱好者介绍传统的收藏文化,兼及一些品评、鉴赏,辨伪的技巧,在娱乐大家的同时,把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播给社会。

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我从2012年开始参加一些央视的节目摄制,虽然各种电视节目和参加鉴定的次数不算少,但随着网络的发展,对鉴宝的节目也逐步摸索出来一些规律和看法。

由于每个人(包括收藏者和鉴定者)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同,对每件藏品的鉴定意见不太一致,所以圈子内和社会上也有人对这一类鉴宝节目有一些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首先因为鉴定是门学问,一个人很难把全部的知识都囊括且保证都是正确的,需要大家不同意见的争论;其次,当下作伪者进行的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造假,给传统的鉴定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鉴定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进自己的鉴定手段和思路;再次,玉器收藏的市场化、利益化和大众化,使得收藏者和鉴定者的界限逐渐模糊,而且因为复杂的利益冲突,针对同样的东西,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从而让旁观者一时难以辨别孰是孰非,这就对鉴定者的职业操守提出了要求。

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另外,鉴宝节目为了整体的播出效果,在录制时多少都会有一些刻意的安排,很多藏品和持宝人并不是真实的,我个人的藏品就是通过很多的朋友持宝上台进行过拍摄和演绎,所以对于那些网络传言的是非真假还是有一些了解,但是也看到一些节目为了突出效果,盲目夸大和制造冲突,显得真实性不够,但是它的宣传作用和目的还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收藏的理念逐步成熟,网络开放以后,各类人员都可以在网络上授课写作,甚至为了吸引流量,故意制造噱头和狗血的剧情,甚至在网络上有贩假集团的包装和推广,对那些假冒劣质的仿制品进行销售和推广,或者对那些误导者进行包装和美化,也使得古玩的鉴定更像一个江湖,充满了腥风血雨,布满了暗礁和激流,每一个收藏者要学会擦亮双眼,每一个鉴定者更应该用古人“以玉比德”的标准,提升个人修养,推动玉器的收藏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鉴定之路漫漫,鉴定者也任重道远。

文物鉴定,任重道远

(本文所有藏品图片,均为馆藏文物,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玉器鉴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