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买玉网 玉器加工 136 0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

【作者简介】苏迅,70年代生于江南小镇,壮年进城谋生,先后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从1996年开始文学创作,于多家报刊发表百余万字,作品被《小说月报》、《海外文摘》、《人民日报·海外版》等转载。多年从事江南文化和中国玉石文化研究,有数十万字研究论文发表,曾获省市社科奖项。现居江苏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一、玉器雕刻的分期

中国玉器的雕刻加工大致可以分为“手工时期”和“电机时期”两个时期。

从上古时代到民国时代,治玉依赖简单工具,以人力为动力、以砣具等器具为传输器、以金刚砂为雕琢介质,主要靠耗费时间和体力琢磨玉石达到雕刻加工的目的,可称之为治玉的“手工时期”;从民国时代开始至今,电动机被运用到玉器加工机械上来,合金磨头(表面粘合固定的金刚砂)取代了砣具和金刚砂,成为直接雕刻玉石的器具,制作效率获得极大提高,可称之为治玉的“电机时期”。

最近的10余年,数控三维立体雕刻设备被引入治玉领域,玉石加工过程受匠师个体手艺的影响越来越小,玉石加工实现低成本制作和批量产出。大家知道的是,目前市场里很多低端玉料量产上市的物件是数控三维雕刻机的成果。却很少有人知道,市场里有些所谓的名家工作室出品,也存在无良“名家”利用三维雕刻机制作,然后再手工修饰,以此种半机工冒充“纯手工”,赚取巨额加工费。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数控三维雕刻机工作图

二、“电机时期”的器具:横机、吊机和合金磨头

“电机时期”所用主机械主要分横机和吊机两种。横机是台式工作平台,以固定的横轴装配合金磨头雕刻玉器。吊机属于小型设备,不用横轴,驱动力一般较弱,适合装配小型磨头,进行精细雕刻。

“电机时期”所用表面粘合固定金刚砂的合金磨头硬度较高,在电动设备高速驱动之下直接旋转,磨头直接切割和雕刻玉石,并以对加工处冲水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玉石爆裂起性。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电动横机工作图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电动吊机工作图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现代表面粘合固定金刚砂的各种合金磨头

三、“手工时期”的器具:砣机、坨具、管具、金刚砂等

据有关研究,在砣具被发明使用之前,中国古人曾经有一个阶段是利用新石器、天然硬物以及绳索、金属片状物等工具,带动细砂来手工研磨、推磨玉石,以实现雕刻塑形的目的。而砣具被发明并使用之后,玉器的雕刻精度和效率获得了提升:以脚踏牵引为动力,在砣机上架设横轴和坨具开展制作,以金刚砂为雕琢和切割玉石的介质。

在整个治玉“手工时期”,金刚砂是不可或缺的雕琢介质。不仅在使用砣具进行塑形、走线过程中,而且包括利用管具打孔、搜弓拉丝透雕等工艺中,砣具、管具以及搜弓等其实并非直接雕刻、切割玉石的工具而只是传输器,这些器具只是在带动坚硬、细密的金刚砂工作。因此应该说,是以水搅拌的流动的金刚砂在直接琢磨着玉石,起到了缓慢刻划、磨耗玉石的作用。古诗中所说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它山之石,应该就是指可以用来攻玉的金刚砂。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金刚砂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手工砣机复原图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古代砣机手工制玉图示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古代“手工时期”基本制玉工艺示意图

四、“手工时期”与“电机时期”制玉工艺痕迹的主要不同

(1)、阴刻线条的线道内工艺痕迹不同,特别是带转弯、大弧度阴刻曲线的工艺痕迹,区别尤其明显:“手工时期”砣具运动的自传方向为纵向往返反复转动,因之带动金刚砂切割形成的阴刻线道内为纵向磨擦痕迹;“电机时期”合金磨头自转方向为横向同顺转动,因之刻划成的阴刻线道内是横向磨擦痕迹。此点差异性是工具本身所决定,在大弧度阴刻曲线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手工时期”坨具阴刻线道内之纵向磨擦痕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电机时期”合金磨头阴刻线道内之横向磨擦痕

(2)、人力脚踏砣机带动砣具跟电机带动磨头的转速不同。不同的转速,致使呈现的加工痕迹不同。当代部分高仿阴刻线,是使用硅钢圆形锯片直接切割而成,即所谓的“电砣”仿古工,虽然在直线线道内形成纵向摩擦痕迹,跟古代砣具形成的痕迹很相似,但是由于电机转速过快且操作掌控难度较大,此类仿古工线条:一是线道边缘容易爆口,二是走线深度不够,线条容易虚浮臃肿。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现代以高硬度圆形锯片切割的仿古工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古代砣具工艺的线条实例

(3)、“手工时期”跟“电机时期”加工工序有很大不同。古代工具简陋,劳作费时费力,为了提高效率必须在加工工艺和工序上不断改进。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实用经验,如采用套作等技术,大大提高了产能。这些特殊工序,会在玉器上留下许多特定的加工痕迹。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古代出唇璧与环套作示意图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古代深浮雕图案去料图

五、真的是“古玉比新玉粗糙”吗?

很多初入行的玩玉朋友都相信一句话:古玉比新玉粗糙。这句话其实是不值得一驳的,尽管古代加工工具相对简陋,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从来不惜工惜料,古代匠师以极度的工匠精神创造出了高度艺术性与高度工艺性相结合的精品。由于严苛的官方治玉制度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了匠师技艺精益求精。

古代一个治玉学徒是需要7年才能满师,而当代学徒几个月就可以独立制作成品,稍有小聪明者雕刻玉器数年自我吹嘘一番,就陡然可以成为“名家”,争相在玉器上落款了。这些无非都是拜雕刻工具不断改进所赐,其实谈不上多少技术的成分。工具越先进,技术越衰退;工具越简陋,技术越高超,这是工艺美术的一般规律。

人们普遍认为新玉比古玉精美,一是当代人普遍美学修养有限,审美眼光不足,经常误将繁复视作精致、误将堆砌视作美感,将构图的表面热闹看成技艺高超。二是一般爱好者无从接触到真正的古玉精品,误将老普当做精英,拿新玉精品去跟古代普品比较,似乎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

在中国古玉的三个高峰:战汉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乾隆时期,中国古玉在制作和审美上均达到了极高的程度。按照当代一般爱好者的审美习惯:乾隆时期玉器精品在工艺精度、用料讲究、造型创新等方面都是登峰造极的,当代很多名家的所谓“创新”其实都是抄袭古人而已。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国有博物馆典藏及国际知名拍行重要拍品:

清代玉器精品

六、中国传统艺术:重视的是“一口气”,讲求的是“一条线”

中国传统艺术,特别重视“线条”。没有线条,就没有造型。雕塑如此,建筑如此,家具如此,举凡器物概莫如是。书画艺术更是如此,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要用线条表达局部的枯、湿、浓、淡,也要表达抑、扬、徐、疾,更要以此表达出整体的喜、怒、哀、乐。中国的绘画讲究构图并且必须有笔有墨,构图用笔墨体现,笔墨由线条表达,点、线、面,点是缩短的线,面是扩大的线。线条不过关,绘画终属门外汉,品格流于野狐禅,因此理论上说“书画同源”。所有的中国艺术品,最后都讲究神采韵味。所谓的“外练筋骨皮,内炼一口气”,“筋骨皮”就是笔墨,其实质就是线条;“一口气”就是气息,就是神韵,是超脱于笔墨和线条之外的精神。

对于玉器这一工艺品,鉴赏其品格和技术高下的基础要素,必然也是线条。看得懂玉器上的加工痕迹,看得懂玉器上的线条,既是鉴别新老的关键,也是鉴赏优劣的要害。

与“手工时代”特征相比较,“电机时代”治玉的最大缺憾在于线条,这是由于其高速旋转的工具特征和加工技术退化的人力特征所决定的。电机乃至更为高级的数控三维设备做不出手工时代的流畅、爽利线条,尤其是大弧度阴刻线条,因为当现代机器的先进性替代人类手工技术在获取高效率的同时,必定同时带来某种局限性。而高效率之下的产品本身所能够体现出的气韵也必将有所变异,这就是面对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我们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这里面的微妙差异性,正是今天我们对玉器进行新老鉴别、品格鉴赏的重要依据。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苏迅《玉器的雕刻加工与工艺痕迹变迁》

古玉工艺细节图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文曾刊发于《江南晚报》

特别感谢苏迅原创公号支持

标签: 玉器加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