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县区:玉田、堑村及天丛山、田村市

买玉网 玉器品牌 119 0

玉田、堑村及天丛山、田村市

玉田,是田村的古名,寓蓝田种之美意。玉田之前又叫堑村、天丛山。

田村秦时叫天丛山。秦吞六国,战乱频繁;之后,秦始皇又大兴土木,劳役税赋不堪重负,一些六国遗民为了偏安图存,抛弃故土,避隐蛮荒之地,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属情理之中。他们为躲避战乱摇役之苦,溯赣江而上,千里辗转寻觅,最后择田村落脚栖息。

田村四面环山,溪流纵横,盆地可垦面积广大,在当时的自然经济时代,堪称乐土。他们(相传是姓荆、漆、汤的中原人最早来此开基)庆幸“天不灭,聚于此”,故择盆地中央一块平缓的冈地落脚,取名“天丛山”。田村契真寺内有一副古楹联写到“秦代天丛山,汉朝契假寺”,明正德年间田村出土了一块秦碑,曾被王阳明考证过,并在其手记中载有:“岭南修竹翠屏寺,岭北藏经天丛山……”足以证明田村秦时就有拓荒者。

田村唐宋时改称堑村。据龚、刘、谢、肖等姓氏保存的族谱记载,他们有的是唐代因“安史之乱”迁来的,有的是宋代因“靖康之乱”迁入的。田村东临平江,西靠赣江,与湖江、良口等口岸相隔7—20公里,群山阻隔,是个避乱的好地方。当时,北来的中原移民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聚族而居,掘地为壕,遍设棘篱柴栅,以防不测,堑村便由此得名。

田村在明时改名玉田村,这与该村刘文盛(1362-1464)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有关。

相传明永乐年间,文盛在村道旁碰见一位十几岁的后生啼哭不止,经询问才知这位后生乃庐陵人氏,家境贫寒,酷爱读书,为学费、生计奔波,向乡邻赊了一些布匹叫卖到此。本以为村大人多,价高利大,卖完好早点回去。货担刚放下,东家大嫂要几丈做冬衣,西家婆婆扯几丈做被单,布匹倾刻抢销一空。但买布人都说身上没带足钱,回头再给他送来。结果等了几个时辰,也无一人回来清账,他人生地不熟,便在此啼泣。文盛是族中长辈,口碑甚好,路见有难,便主动相帮,他先领后生到家中吃饭,饭后便与后生结为异姓父子(俗称‘契崽’),提锣出门催讨布钱。文盛人缘好,在村里打了一遍锣,知晓各家:有谁买了他契崽的布,还没付足钱的请送到家中来。一会儿,买布村妇全齐集家中,将钱补交,分文不少。翌日,后生千恩万谢,辞别回家。明正统年间,文盛被轮流派上了押解皇粮的差事,待粮米聚齐后,文盛便焚香祷告,择吉日从平江虎滩登船起锚运送皇粮。一路上闯滩历险,走县过府,好不辛苦。当潜船行至吉州时,天降大雨,一连数日不止,不少粮米都被浸湿。异地晾晒,既无场所,又人单力薄,担心被偷抢和延误交割日期,只好上岸添置雨布,好生遮盖保护。他们昼夜兼程,潜船总算提前平安抵达淮安,经漕运衙门检验,有半数漕粮霉变,文盛被拿下收监候审。数日后,提审定斩罪,上报总督衙门核准。漕运总督在批阅案卷时,发现此人与义父(俗称‘契爷’)同名共籍,便嘱衙役将文盛带人府宅问话,果然是别离二十几年的恩公。双方悲喜交加,相拥而泣,互诉衷肠。文盛戴罪在身,不想影响契崽的前程,便请求依律受死,只恳求总督大人修改皇粮征缴办法,对路途遥远的地方免征实物,改征银两。用这些地方上缴的粮钱再在北地购买余粮,以补朝廷所需。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长途押运的艰辛,节省大量人力、运资,又可避免像他这样的屈死枉魂。总督听后,即刻修章,将文盛一生勤于农桑,一贯急公好义,在当地人缘极好,口碑甚善,于己曾有搭救之恩以及此次运送皇粮,遭遇不可抗拒的天灾,导致漕粮霉变,且其已年过古稀,甘愿赴法,惟求朝廷修改皇粮征缴办法等具实奏报,并恳请皇上法外开恩,赦免死罪。月余后,圣旨到,准漕运总督所奏,对路途遥远偏僻的江南个别府县免征实物,改征银两;免文盛死罪,并予褒奖,授禀贡待遇,赐蓝田玉器一件,族旗若干。总督接旨后,速给文盛开镣取枷,接人府宅调养。数月后,文盛思念家乡,辞归心切,行前总督大人馈赠文盛许多银钱、布匹,并派亲兵护送回乡。文盛此行不仅死里逃生,还得晚年富贵,他用总督所赠银两买田产、修建新祠,取名四求堂(该祠堂于1986年因年久失修拆建为民宅),并将皇赐玉器供奉四求堂上。

村民因敬仰文盛受皇封及赐蓝田美玉一方(据说玉雕系一幅苍松古柏),取“蓝田生玉、玉树临风”之意,改堑村为玉田村。如今皇赐玉器不知去向,但在田村古道的南端仍有一座明代门楼牌坊,上书门匾"玉树蓝田”的镌刻却依稀可见。

明末清初玉田村更名为田村市。田村地处赣县东北部,与兴国县和万安县交界,自古是三县边贸重镇;田村开发、种养历史悠久,加上气候宜人,旱涝保收,物产丰富,素有“油山千座,良田万顷”之美誉,明清时是远近闻名的油米之乡。

田村地处偏僻,据《赣县志》记载:19世纪中叶以前,田村从未发生过兵荒之灾,封建社会是一个世外桃源的理想所在。明末清初,田村处于封建农业经济的鼎盛时期,全村十万贯家产、十万亩良田或十万担租谷以上者多不胜数,如竹背的朱十万、船形俚的船十万等等。这些客家人中,归隐田园的官吏有之,以田园物产牟利的商贩有之,靠田(山)为业,以田土谋生的升斗小民更有之。他们爱田、靠田,勤于垦田,精于种田,大田小丘,层层叠叠,放眼望去,冬水田似明镜相连,春夏苗满目翠绿,稻熟时遍地流金,四时景象蔚为壮观,全村人都以田为本,视田如命,故名田村。

此外,改玉田村为田村,也与客家话有关,当地话“田村”的发音与秦时的“天丛”二字很相近,融古今地名于一体,简洁顺口,寓意深远。

总之,明末清初,根据该村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商贸发达,人口集中连片,店铺林立等特点,将玉田村更名为田村市,既事出有据,也名副其实。

注:参考《赣州地名溯源》之《赣县田村》

标签: 蓝田玉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