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器2:材质的新变

买玉网 玉器品牌 108 0

1.汉代对玉材的认识矿物学意义上的玉主要指角闪石和辉石类,古代玉器的材质绝大部分是角闪石,如和田玉;而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石之美者为玉”,凡是质地坚韧、光泽晶润、色彩绚丽、组织致密、声音悠扬的美石,就可以称之为玉,不强调后来温润、细腻、透亮的感觉。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那么不论青玉、白玉、黄玉、墨玉、水晶、玛瑙、琉璃、琥珀,还是蛇纹石、孔雀石、绿松石、红宝石、绿宝石等等,统称为“美玉”。如果说玉是“石之美者”的认知,是表面的、感性化的,那么,“温润如玉”就是对玉的内在美的进一步挖掘和深化,以玉比德更是对玉质内涵的审美。可以说,随着古人对玉材的认知不断提高,体现了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

汉代玉器2:材质的新变

图1:玉料,2006年汉阳陵出土

中国是产玉大国,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范围广,据《山海经》记载,中国产玉的地点有200余处。如辽宁省辽东半岛的蛇纹石的利用、利用至少在距今六千年前;而南阳独山玉的开采历史也相当久远,从4000年前一直到现在;新疆和田玉的历史绵延不绝,最终成为优质玉料,是中华民族对玉的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历史上,和田以产玉而闻名于世。《史记·大宛列传》载:“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早在四五千年以前,这里的先民们便将美玉东输中原,西去地中海,开辟了一条远早于“丝绸之路”的“玉石之路”。细腻温润的和田玉,自古以来就是玉中精华,现在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和田玉器,就出自安阳殷墟妇好墓,可见,殷人已认识到和田玉的的价值。到了西周时期,和田玉更是在王室贵胄们的祭祀、聘礼、会盟、殓葬等各种礼制活动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成为主要玉材,出土的和田玉器明显增多,并逐渐成为制作玉器的主要玉料。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在漫长的采玉、选玉过程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经过长期筛选,终于选择了与众不同的新疆和田玉。汉代也曾大量使用蓝田玉,在史料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关于蓝田玉的记载。历史文献中多次提到蓝田玉,汉代乐府《羽林郎》记载,胡姬“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东汉班固《西都赋》有“陆海珍藏,蓝田美玉。”蓝田玉从外观上看虽然不如和田玉,但因地处长安附近,所以汉代可能大量开采材。

2.和田玉大举进入中原两汉玉材种类很丰富,据文献记载,汉代玉石原料产地主要有西域的于阗地区和长安附近的蓝田,同时,陕西的蓝田玉、河南的独山玉等也得到了广泛的采掘。除和田玉和蓝田玉外,还包括玛瑙、水晶、松石、琥珀、珊瑚、青金石、蓝宝石等类玉材质,如来自西域的青金石和南亚的蓝宝石,就是在此时登上玉器舞台的。两汉时期,礼仪用玉、祭祀用玉和佩玉都采用极好的和田玉,而丧葬的殓玉多采用玉质较差的蛇纹石、大理石、煤精以及玻璃料器等。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公元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古称“于阗”的和田即为西域都护的辖区,汉朝控制了昆仑山脉的玉料,使其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东汉时班超再次打通这条线路,使得中原与西域的来往更加便利,和田玉的供应得到保障,改变了汉代以前玉器就地取材的境况,开创了后世以和田玉为主导的制玉格局。和田玉料以籽玉为主,其中白玉被称为“羊脂玉”,质料温润,白如凝脂,是汉代上佳的玉料。和田玉料不仅有良好的观赏性,而且质地致密,这一特性使其加工格外困难,但也使其具有良好的雕琢性。

汉代玉器2:材质的新变

图2:玉剑首(和田玉),西汉中期,直径5.7cm,高1.2cm,河北省博物馆藏

新疆和田玉大约在夏商周‌‌时期就输入中原地区,成为中国治玉的主要材料,上层社会崇尚和田玉,而贬低其他玉材,对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春秋时代,出现了“重玉轻碈”的争论。《礼记·聘礼》:“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碈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碈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碈之多而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这种争论可能持续了很长时间,至春秋晚期又扩展到儒学界内,这表明在春秋时期,玉已成为君子的化身。自西汉起,将“尚白”观念与儒家的“仁”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色彩审美的文化品味和白玉的道德品性。

3.和田玉的广泛使用对审美的影响中华民族素有爱玉、尚玉的传统,由于玉材具有三大特性“美、润、韧”,所以玉器以其浓厚的文化底蕴而驰名中外。自汉代以后,新疆和田玉愈来愈受到重视,地位愈来愈高,终于登上了“真玉”的宝座。两汉时期,温润、细腻的和田玉已成为玉雕的主流材质,并在汉迄清两千年间,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第一,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成为西汉玉器繁荣的根本保证。汉代非常重视玉料的选择,汉代以白玉、青白玉或黄白玉为上等玉料,多作为配饰用玉,而以碧玉或墨玉为下等玉料,主要作为葬丧用器。由目前出土及传世的玉器看,做工精细的作品多选用色浅质润的玉料,反之,做工粗陋的玉器则多选用色暗质差的玉材。不过,使用玉料的好坏还与使用功能有关,上好的白黄玉料多作为墓主人身上的配饰,而青碧色的玉材则用于玉匣等葬玉。可见,选用什么玉材完全是由使用功能决定的。

第二,和田白玉被大量使用,以至于汉代墓葬出土的和田玉器非常多。古代的和田玉属宫廷用玉,平民百姓是不可问津的,一般来说,高等级的玉器如陈设玉、装饰玉大多是使用新疆和田玉,不少雕琢精美的剑饰用料也是和田白玉。如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白玉螭虎纹佩,为玉质温润的和田白玉雕琢而成;一些圆雕玉器也是和田白玉籽料雕琢而成,玉质温润细腻;1995年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汉玉中,新疆和田玉占很大比例;如徐州狮子山出土的“金缕玉衣”,由4000多块玉片连缀而成,均系和田玉。如下图的S形龙白玉佩和白玉龙凤貘纹环都是和田白玉制作而成。白玉龙凤貘纹环两面纹饰相同,皆以镂雕和线刻琢刻一龙二凤,其中龙作瑗的外形和主体,二凤附于龙身,相互交接环绕,间饰以流云纹。

汉代玉器2:材质的新变

图3:白玉龙凤貘纹环,西汉晚期,直径7.9cm,孔径4.1cm,1982年徐州洞山楚王墓出土

首先,材质对最后的艺术效果也有影响,好的玉料由于硬度比较高,在古代受到工具的限制,加工出的效果一般比较朴拙。其次,和田籽玉玉质坚硬,摩氏硬度在6-6.5,高于钢铁的硬度摩氏5.5-6度,由于硬度较高,对制作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再次,和田玉色泽温润如脂,用这样的材料雕琢出来的玉器,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从出土的和田玉器看,即便因为千年掩埋本色殆尽,但精光内蕴,玉材本身的温润显露无遗。。如果把秦汉以前出土的玉器和汉代进行比较,不论是从玉质、玉色还是沁色程度上,都能得出和田玉优于其他材质的结论。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等观念,比附和田玉的物理特点,形成了“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于是,十一德、九德、五德等玉德学说应运而生。到了东汉时代,许慎结合两汉时期的社会状况及道德观念,提出了五德说:“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洁之方也。”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即玉的温润、铿锵、里外如一、纹理纯度、脆性。这些性质新疆和田玉、岫岩玉都有,只不过以新疆和田玉为最好。由此可见,我国的玉不是指纯自然或矿物学的玉,而是指文化学概念的玉,否则无法理解中国玉文化的内涵,更难以正确地认识和田玉的价值和地位。可见,两汉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更加规范化和全面,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标签: 蓝田玉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