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买玉网 玉器欣赏 142 0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衔环耳方壶

碧玉衔环耳方壶,清中期,高22.3cm,口径6.6cm,足径6.9cm。  壶碧玉质,色呈暗绿色,稍有瑕斑。器方形,直口,腹部渐鼓,足外撇。梯形盖,盖上镂雕四个方环状装饰,方形钮。颈部琢一周云纹加兽面纹,颈两侧浮雕兽首衔环耳。  此器不求雕工的精致而是追求仿古彝器的形似,它的附耳未形成活环。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御题觥

青玉御题觥,清乾隆,高10.2cm,口径13.2×6.6cm。 盖内阴刻隶书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和田玉来夥,巧制颇纷如。渐欲引之古,庶几返以初。为匜肖周代,作器戒虚车。流鋬考二合,敦牟介绍渚。”末署“乾隆丙申新正上澣,御题”。器底阴刻“乾隆仿古”款。觥配紫檀木座,座底有阴刻填金隶书御制诗一首,内容与盖之御制诗相同。丙申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此器应作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后,当时新疆地区向清廷贡玉的数量大大增加,宫廷的玉器制作进入繁荣时期。乾隆皇帝大力推崇玉器的还淳师古,于是出现了许多仿古玉器,此件玉觥即其中一件,从所刻御制诗中可清楚地看到乾隆帝的制玉主张。诗中称此造型之器为“匜”沿袭古人对这种类型的青铜器的称谓。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说觥》一文提出有盖作牛头形的彝器为觥,无盖为匜,这里权且参照王国维的说法(参见《中国青铜器》一书)。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

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清乾隆,高8.3cm,单口径3.3×2.9cm。  花插碧玉质,有黑斑。双方筒并立式,筒下各有连托圆轴,可开合,合则双筒并立,开则成一字形。筒身满雕兽面纹和勾云纹。器底为长方形平面,阴刻楷书“大清乾隆仿古”款。  清宫遗存多件此种玉器,玉色不同,名称亦不同,或称花插,或称规矩首,名称依何而定尚不明确,使用方法亦待研究。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雕人物飞禽走兽纹豆

玉雕人物飞禽走兽纹豆,清乾隆,高20.9cm,口径15.5cm,足径10cm。  豆碧玉质,颜色泛青。有盖,圆形捉手。器腹圜收,喇叭状高足,口外侧有一对环形耳。盖及器腹、器足凸雕人物、飞禽、走兽。足内侧阴刻“大清乾隆仿古”隶书款。盖内阴刻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和田绿玉中为豆,命工追琢成百兽。四足双翼无不有,奇形诡状难穷究。较之夏楬胜其质,等以商玉如其旧。式取西清周代图,想侧边左俎之右。意存复古去华嚣,鄙哉时样今犹富。”末署“乾隆丁未,御题。”并“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方印。丁未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豆配如意云头形三足木座。  此器以战国时期的青铜有盖豆为本,完全仿古,器形、纹饰都唯妙唯肖,甚至连色泽都接近于铜器上的绿锈,非常漂亮,是清宫仿古玉器中的精品。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携琴访友山子

青玉携琴访友山子,清乾隆,通高24.3cm,宽20cm。  山子青玉质。正面凸雕一傍巨岩而建的小亭,亭内有老者凭栏而坐。亭外大树遮檐,流水湍急。蜿蜒的石阶山路上一老翁策杖而行,身后随一持琴童子,蹬阶趋亭,渐行渐近。背面仅雕三棵松树,大片空白处阴刻隶书清乾隆帝御制诗,题名“御制题携琴访友图”,诗曰:“廉折和平理可观,高山流水感多端。相逢底用班荆论,便向松风深处弹。”山子配有椭圆形三足木座。  山子是清代文房几案上常见的陈设品,可用以架笔。宫廷中的山子更为精致,常采用自然山势的走向作为笔架。此件作品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内容。以携琴访友的内容作图案由来已久。传说春秋时伯牙以钟子期为友,所著《高山流水》曲意为钟子期悟出,世称知音。于是伯牙带着琴童携琴访友的题材历代相传,成为书画、陶瓷、漆器、玉器等工艺品上永恒的主题。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御题大碗

青玉御题大碗,清乾隆,高7.5cm,口径18.3cm,足径10.3cm。  碗青玉质,有绺。大口外侈,矮圈足。腹外满刻楷书清乾隆帝御制诗序:“判山水之元苍,材非择地;丽重连之璧璐,质并成规。制器宜露沃蔗浆,涉远共河流桃核。二万里溯勤拓地,德昭宵旰之筹;三十年久效捞波,心底春秋之贡。惩营私而庸臣抵罪,牟重利而巿贾争趋。维谁何必谨于岩关,而甲乙究归于天府。近蠲税半,新获瓌双,径可得周尺。而羸制不藉汉京以上,云Ꜣ错采,何如太璞。能完水月同圆,恰以重规相印。美知必合,比肩盘托之两吟;句不须联,具体瓮盂之七字。那数青浮,槐饼煎茶,禁玉局之三;漫同白映,车渠作赋,侈建安之七。”末署“御制咏和田大玉碗六韵有序”款识。该诗序载于乾隆《御制诗五集》卷三十九。  碗配紫檀木如意云头支架。  此器造型线条流畅,有庄重朴素之感。其形状系仿清代雍正时期官窑瓷碗而制。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蟠龙纹贯耳瓶,清乾隆,高29cm,口径5.7cm,足径7.3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钟表纹瓶,清乾隆,口径8.5×3.8cm,足径6.7×3.7cm,高28.8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刻诗碗白玉刻诗碗,清乾隆,通高5.8cm,口径13.9cm,足径6.7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龙耳带托杯碧玉龙耳带托杯,清乾隆,杯高3.8cm,口径6.3cm,足径3.3cm。盘高2.5cm,口径11.9×17cm,足径9×13.9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太狮少狮白玉太狮少狮,清乾隆,长15.6cm,宽8.5cm,高7.8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卧马青玉卧马,清乾隆,长13.3cm,宽7.8cm,高7.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白菜花插青玉白菜花插,清乾隆,高23cm, 宽8.8cm,厚7.8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勾云纹宝月瓶青玉勾云纹宝月瓶,清乾隆,口径5×3.8cm,足径5.5×3.3cm,高18.3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达摩渡海图屏白玉达摩渡海图屏,清乾隆,通高15. 8cm,宽11cm,厚2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雕山水山子白玉雕山水山子,清乾隆,通高14. 8cm,宽9.5cm,厚5.7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罗汉图山子碧玉罗汉图山子,清乾隆,高26. 7cm,宽19.2cm,厚6 . 9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方尊碧玉方尊,清乾隆,高24.3cm,口径7.6cm,径8×7.6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鹰攫人首佩白玉鹰攫人首佩,清乾隆,高12.9cm,宽6.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蚩尤环白玉蚩尤环,清乾隆,径7.6cm,厚1.8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仙人杯白玉仙人杯,清乾隆,高9.3cm,长18.5cm,口径11.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大斧碧玉大斧,清乾隆,高37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夔纹大璧碧玉夔纹大璧,清乾隆,直径25.6cm,孔径4.4cm,厚1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夔纹大璧玉夔纹大璧,清乾隆,径27cm,孔径4.8cm,厚1.1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古稀天子如意青玉古稀天子如意,清乾隆,通长52cm,意头宽12.2cm,柄宽4.2cm,通高5.2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莲花式双层盒白玉莲花式双层盒,清乾隆,通高11.5cm,最宽11.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夔纹带碧玉座碗青玉夔纹带碧玉座碗,清乾隆,碗高6cm,口径13.1cm, 连足高10.1cm,足径11.3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宜子孙佩

白玉宜子孙佩,清乾隆,长13.7cm,宽8cm,厚0.6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斧佩

白玉斧佩,清乾隆,长18.2cm,宽7.4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长宜子孙佩白玉长宜子孙佩,清乾隆,长12.3cm,宽7.3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兽面纹方觚碧玉兽面纹方觚,清乾隆,高25.8cm,宽14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长方彝白玉长方彝,清乾隆,高15.1cm,长14cm,厚6.7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四耳活环夔纹壶青玉四耳活环夔纹壶,清乾隆,通盖顶高29.5,腹宽13,口径4.5×7.8cm,足径4.6×7.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兽耳夔龙纹簋碧玉兽耳夔龙纹簋,清乾隆,高17.6cm,口径23.1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兽面纹提梁卣青玉兽面纹提梁卣,清乾隆,通高22.3cm,口径2.8×3.9cm,足径4×5.2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召夫鼎青玉召夫鼎,清乾隆,通高25,口径13.8×20.9cm,足径17.4×11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葫芦式烟壶

清乾隆,通高5.5cm,腹径3.2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凸雕双螭烟壶

清乾隆,通高5cm,腹径4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光素荷包式烟壶

清乾隆,通高4.3cm,腹径3.6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结绳纹烟壶

清乾隆,通高6.7cm,腹径4.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勾云纹烟壶

清乾隆,通高6.8cm,腹径4.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海棠式烟壶

清乾隆,高5.4cm,腹径2.9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痕都斯坦白玉花瓣式洗

清乾隆,通高5.6cm,口径15.5×12cm,足径8.4×6.2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长宜子孙佩

清乾隆,长13.6cm,宽7.9cm,厚0.65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仿古斧佩

清乾隆,长12.4cm,最宽6.3cm,厚0.7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龙纹璜

玉龙纹璜,春秋晚期,长9.3cm,璜面最宽6.3cm,厚0.3cm。  此玉璜为新疆和田青玉制,表面有因埋藏而产生的色变,局部呈黄褐色。  璜类玉器产生于新石器时代,用作礼器与佩玉。西周时期盛行以璜作杂佩,一套佩玉中出现多重玉璜,自上而下排列,这一时俗影响一直延至春秋、战国时期,因此璜形玉佩在玉器中所占比例较大。这件玉璜仅上部有一孔,两端无孔,下方不能再挂物,应为悬置在成组佩玉最下端的玉件。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蓬莱仙境玉石仙台

  蓬莱仙境玉石仙台,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北京制造,高130cm,长117cm,宽96cm。  此仙台前窄后宽呈梯形,坐落在紫檀嵌银丝的台桌上。它以“群仙祝寿”为题材,用紫檀木雕成“蓬莱仙境”、“洞天福地”、“玉宇瑶池”三仙洞,由近及远上升排列,或位于峻峭的山峰上,或巍然屹立于海水中。西王母手持如意端坐在“玉宇瑶池”洞内,二侍女手持宫扇侍立于两侧。洞外的蟠桃树硕果累累,白猿正在给西王母献寿桃。八位仙人手持宝物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西王母祝寿。高岩深谷中植被繁茂,梅花鹿雀跃其间,蝴蝶翻飞翩翩。  史传,西王母为长寿仙人,她在所居之地种植蟠桃,三千年开花、结果。每逢蟠桃成熟时,王母召集群仙大开寿宴,称“瑶池集庆”。西王母遂以长生不老的象征世代相传。  匠师用玉石、金星石、绿松石、翡翠、玛瑙及各色晶石等贵重材料雕琢出白猿、老寿星、八仙、童子、梅花鹿以及翠柏灵芝、奇花异草,表现出仙境之神奇美妙。  此为慈禧六十寿辰时大臣恭进的寿礼。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羊首提梁壶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白玉乾隆御临兰亭册

白玉乾隆御临兰亭册,清乾隆,长7.6cm,宽5.5cm,厚1.6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乾隆款行书兰亭诗句碧玉双面小插屏

乾隆款行书兰亭诗句碧玉双面小插屏,高18cm,宽9.4cm,厚0.4cm。  浅色碧玉。一面镌刻乾隆甲戌(十九年,1754)闰月御临《兰亭记》,后署“古香”、“太王卜”二印。另一面镌刻乾隆庚子(四十五年,1780)冬仲御识《忆昔》七言诗一首,后署“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印,释文为“射鹄廿发中十九,抚茧蝇头书自手。射已前园泐以诗,书则西清贮之久。忧论臂病射弗为,书亦眼昏小字丑。文武臣中昔陪侍,经亲见者今稀有。无我质我弗重能,忆昔浑如滕诳口。此册临已廿余年,偶一展玩如雾中看花,忆昔得句即书之册尾,以志吾愧。庚子冬仲御识。”  此插屏两面文字的镌刻相距二十余年。乾隆晚年由于臂疾,不复挽弓如昔;又由于目昏,蝇头小楷亦不复能书。昔日相伴左右的文臣武职相继辞世,所剩无几。有念于此,乾隆帝不胜唏嘘。同一件玉器上镌刻不同时期乾隆帝御题文字的,非常少见。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题诗大碗青玉题诗大碗,清乾隆,口径18.3cm,高7.2cm。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丹台春晓玉山

丹台春晓玉山,清乾隆,高105cm,宽150cm,厚77cm。重约1500kg。  俗称“寿山”。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阗。玉山左上角刻“丹台春晓”隶书。右下角有诗:“一帧堂门囗若屏,琢磨写较笔还灵。丹台图出晓春丽,石室名传季道馨。青质白章如没色,镂峰刻树自成形。仙童揉药云衢返,太乙炉前守六丁。”署:“乾隆辛丑仲春月御题。”(诗文参见《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八)  此玉山由清代宫廷画家方琮设计画样,扬州玉工历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象征“寿比南山不老松”。  现陈列于乐寿堂。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云龙纹瓮

青玉云龙纹瓮,清乾隆,高70cm,宽119cm。重约2500kg。  俗称“福海”。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阗,由扬州玉工经四年时间精心雕琢,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完成。瓮雕九龙,底镌乾隆皇帝书《玉瓮记》。瓮下配海水纹铜座。象征“福如东海长流水”。  此瓮玉料重大,雕琢精细,代表着乾隆时期扬州玉器的工艺水平。现陈列于乐寿堂。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金石松泉人物山子

  青金石松泉人物山子,清乾隆,高14.5cm,宽19cm,厚8.6cm。  山子青金石质。石色深蓝并带有金星。整体雕作山形,一面雕刻出山石、松树,一条石阶小路通向山顶的亭子,二老人立于山间,似在观赏、品评瀑布。另一面雕有大松树及倒挂的藤萝,山间溪水湍急,直泻山脚,并翻起两朵大水花。山顶有流云飘绕。  清代宫廷制作的山形景观极多,但青金石的作品很少,特别是如此大块的原石,选料优良,色蓝如靛,不杂白石,雕刻精致,是清代乾隆时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秋山行旅图玉山

秋山行旅图玉山,清乾隆,高130cm,底宽70cm,厚30cm,铜座高25cm。  此作亦称关山行旅图玉山。以产自新疆的玉料制作,原料石性很强,中间杂有淡黄色斑纹,通体重绺,犹如冰裂。经过匠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量材施艺,变不利为有利,利用玉材本身纵横起伏的绺纹雕琢成宛若天工斧劈的嶙峋巨石,而淡黄色的瑕斑正好表现出深秋时节山林落叶、草木枯黄的景色。玉山整体远近景物曲折有序,层次分明,将玉料的特点与雕琢的题材自然地融为一体。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此玉山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十一月十三日开始制作。初期在北京制作,后因进度迟缓,遂被运往两淮,由扬州承做。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为此玉山所题的七言御制诗可知其告竣的时间当不晚于此年。秋山行旅图玉山进入内廷后,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九年(1774年)曾先后两次作诗对其赞美。诗中描述了此玉山做工之巧、琢磨之精,赞颂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  清代大型玉雕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皆不以玉料的好坏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有些作品的质地虽并非很精美,但经过工匠们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遂成为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谷纹圭

青玉谷纹圭,明早期,长21cm,宽5.6cm,厚0.7cm。  圭青玉质,上锐下方,呈尖首长方形。双面雕琢谷纹,谷纹圆润,略呈六边形,每面谷粒83颗,做5纵行排列,边缘两列各16颗,中间三列各17颗,排列整齐。  此玉为1960年收购。从其玉质、造型、纹饰看与湖北钟祥梁庄王王妃墓中出土的谷纹玉圭类似。梁庄王朱瞻垍为明仁宗庶九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王,墓中出土器物多为明早期文物,由此可考察明早期文物状况。  《周礼·春官·典瑞》:“谷圭以和难,以聘女。”《明会典·亲王婚礼·定亲礼物》中有“玉谷圭一枝。”《明会典·亲王妃冠服》也明确规定亲王妃在受册、助祭、朝会活动中需服礼服,其礼服的诸服饰中便有玉谷圭。这也与考古发现情况相符,目前出土的玉谷圭一般在亲王妃墓中。故谷纹玉圭在明代为皇室定亲、聘女,以及皇妃或亲王妃在受册、助祭、朝会活动中礼服所用。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凌霄花纹带板(一套)

玉镂雕凌霄花纹带板,明早期。长方形銙7×4.3×0.6cm。桃形銙高4.2cm,宽4.3cm,厚0.6cm。条形銙分别为长4.3cm、宽2.4cm,高4.3cm、宽1.35cm,二銙均厚0.6cm。铊尾长7.6cm,宽4.3cm,厚0.6cm。清宫旧藏。  带板白玉质,一套20块,皆扁平。其中圭形铊尾2块,长方形銙8块,条形銙4块,桃形銙6块。各块均以多层镂雕、剔地和阴刻线纹等多种技法雕琢凌霄花及翻卷的花叶。每块带板反面均光素,四角均有对穿孔。  类似纹饰的带板在北京海淀区魏公村民族学院工地明代太监墓曾有出土,只是少了2块,共18块。明初定制:帝后礼服以及一品官员的朝服可使用钉缀玉銙的革带,即玉革带。《明会典》载,每条玉革带由20件玉带銙组成,按带銙的形状及其钉缀革质带鞓上的位置,分别称之为“三台、六桃、两辅弼、双铊尾、七排方”。  这套玉带板曾因其玉质、雕工皆精而深受乾隆皇帝的珍爱,不仅配以紫檀木匣,而且还于其上刻诗、题款。  紫檀木匣盖上隶书填金题诗:“相带峚山质,琢而更藉镌。何时出土上,谁氏佩身边。比德刚柔协,论材环佩连。几陈资睇玩,匣衍引吟诠。昔有余堪忆,今无用弆捐。莫教成有用,惕以万斯年。乾隆己酉御题。”并阴刻“乾隆辰翰”方章。此诗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所作《题汉玉带板六韵》(见《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三),后还有乾隆注文,从中可见,乾隆把这套玉带误认为汉代衣冠之用玉带,谬矣。  另,盒侧四面题有诗文,为乾隆朝四位大臣恭和之辞,隶书,均填金,录如下:  “作自轩辕式更新,谨身合度称垂绅。褒衣带系誇横玉,鞶革褾缠评赐银。不仅犀金传古制,漫云容遂詠诗人。圣朝服饰高前代,宽博来王属使臣。臣和珅敬题”后两阴刻方章“臣”、“和珅”。   “荆山之英精镂楮,笏头毬路那堪伍。廿銙一围全可数,制溯五凤黄龙古。宸题篋衍珍内府,道存目击供玩抚。无用等夏收殷鼾,万年藏之承天祜。臣董诰敬题”,后两阴刻方章“臣”、“诰”。  “垂腰沿李唐,截肪溯洛雍。廿胯再十全,万钉围一统。藏排联璧珍,说验搢圭重。玩古惕承先,是为无用用。臣彭元瑞敬题”,后阴刻两方章“臣”、“瑞”。   “带玉留炎汉,排珍质粹温。身章制已往,目击道斯存。取鉴文房弆,春谟礼器尊。率由申睿藻,岂为重玙璠。臣王杰敬题”后阴刻两方章“臣”、“杰”。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白玉镂雕牵牛花三连带饰

青白玉凌霄花三连带饰,明早期,长12cm,宽8cm,厚3cm。清宫旧藏。  带饰青白玉质,器表抛光精亮。器物在椭圆形环璧上,高浮雕4朵盛开的凌霄花,花枝交叉环绕。圆环背面凸起两桥形鼻纽,分别套连两椭圆环,环上为半月形托,托上浮雕蝶恋花图案。  此器为一块整玉雕琢而成,半月形托与椭圆环之间有穿,可穿带而过。从器型看,应为丝绦带上的绦环。此玉带饰原藏紫禁城体和殿。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蟠龙环佩

白玉蟠龙环佩,明早期,宽6.8cm,高6.7cm,最厚4.5cm。清宫旧藏。  佩玉质洁白温润。器以蟠龙为环状。龙双角,龙发向后及左右两侧飘拂,发丝细而规整。龙首须眉上挑,左右长须,龇牙裂嘴。龙身盘卷,五爪,秃尾,四周缭绕卷草云纹。环佩背后一侧凸起方拱形穿,上高浮雕云纹。整器附紫檀木座,雕云纹,木座反面阴刻填金“丙”字,为清代宫中文物定级字样。  这件环佩龙纹饰威严苍劲,其镂雕工艺亦有宋元遗风,为明早期宫廷玉雕的代表。此物造型少见,从其背后扁穿看,可能为带饰,原藏紫禁城永寿宫。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凌霄花佩饰

白玉凌霄花佩饰,明早期,长7.5cm,宽6.2cm,厚1.8cm。清宫旧藏。  佩白玉质,温润可爱,形稍扁平,圆雕4朵盛开的凌霄花交叉盘绕,花瓣肥厚微曲,花茎细长。上部以花之枝颈弯绕成一个半圆弧形穿,可穿绳配挂。佩背面光素。唐以后常有凌霄花纹饰的玉佩出现。此器原藏紫禁城弘徳殿。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龙首觽

白玉龙首觽,明早期,长16.6cm,宽1.7cm,最高2cm。  觽白玉质,玉质温润,有黄色的丝绺玉沁。玉觽呈锥形,龙首,身体为九节螺旋纹,尾光素,尾尖稍弯。龙口内有一竖穿孔,口内上唇处打一横孔,用以系挂。  觽最早是从解结之兽牙演变而来。《说文解字》曰:“觿,佩角,锐端可以解结。”说明觿是用来解绳的,主要特征就是一端呈尖角。最早古人以兽骨或兽牙制作,佩带于身用于解结。以玉制觿,逐渐丧失了其原始功能,成为象征性佩饰件。《说苑·修文篇》曰:“能治烦决乱者佩觿。”可知觿在古人眼里有治烦决乱之意。  此玉觽收购于1960年,以龙为首,十分少见,工艺亦十分精致,可能原为皇家用玉。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镂雕双龙首佩

玉镂雕双龙首佩,战国晚期,长13.5cm,高7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这类带有前肢的半身龙玉佩在战国玉佩中非常罕见。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龙首璜

玉龙首璜,战国晚期,长17.4cm,高6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局部有因埋藏浸蚀而产生的色变,片状,弧形,约为三分之一圆周。璜两端雕侧面的龙首图案,其形似兽,耳贴于颈部,上唇厚大,下唇尖细,嘴部镂空且刻有齿纹。璜身饰凸起的谷纹,谷粒间以细阴线勾连。璜的上部中间有一小孔,供穿绳系挂。  龙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现,一般为单龙首,璜体似龙身。西周时期出现了双龙首璜,璜身多饰以弧线勾连而成的龙身。战国时期的龙形佩较多,其中一些制成了璜形。这类龙首璜的璜身完全没有龙的含义,所表达的内容较龙形璜更为宽泛。此璜为战国时期龙首璜中较大的作品,两端的龙嘴可悬挂其它佩件,因而应是成组玉佩中位于上部的玉件。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兽面谷纹璧

玉兽面谷纹璧,战国晚期,璧径16.5cm,孔径4.8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  璧玉料呈绿色,因埋藏产生褐色沁。璧较大,略薄,两面饰纹相同。璧外缘和近孔边缘以单阴线为界,中部以两周阴线隔为内、外两区。内区饰谷纹,谷纹微凸起,呈旋状,其上又加阴线旋纹。外区一周饰3组双身兽面纹,兽面较宽,朝向内孔,以细阴线刻出,兽面两侧有伸出的肢体,细而长,似蛇身,交叉盘绕,兽面及兽身的局部以粗而浅的阴线界出。  这种兽面谷纹璧在战国及汉代墓葬中多有出土,以4组兽面纹者最为常见,兽面多朝向璧的外缘。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恭亲王府旧藏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印色盒,清,通高3.4厘米,口径8.8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箫,清,长54厘米,径2.8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清,杯高5厘米,口径7厘米,盘径18.5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太极纹浅盘,清,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烟壶,清,高6.45厘米,宽5.3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桃福紋簪,清,長16.4厘米,寬1.5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金鑲翠挑簪,清,長16.2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螭紋如意,清,長47厘米,最寬10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靈芝形如意,清,長47.8厘米,最寬10.5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鏤雕雙鳳万壽牌,清,長7.3厘米,寬5.1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魚形佩,清,長5.6厘米,寬2.2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金鑲翠項鏈,清,鏈圍頸16.5厘米,翠嵌件直徑1.9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板指 清古代射箭保护手指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翠蝙蝠戒指,清, 直徑2.2厘米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镂雕云龙香筒  

碧玉镂雕云龙香筒,清,高76.4cm,径12.8×12.9cm。  香筒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铜质镀金亭阁式顶盖,中间为碧玉圆筒,上镂雕云纹和龙纹,下部为铜胎须弥式底座。香筒为一对,置于宝座前左右两侧。每当皇帝升座时,香筒内点燃檀香木,香烟从香筒的孔洞中冒出,造成香烟燎饶、香气宜人的神秘气氛,座下群臣闻到香气,借喻皇恩浩荡、垂及万民之意。清代档案及文献中多称此器为“垂恩香筒”。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镂雕螭凤鸡心佩  青玉镂雕螭凤鸡心佩,清中期,长8cm,最宽6cm。  鸡心佩流行于汉代,此佩仿汉代鸡心佩式样,其上装饰的螭、凤纹样亦为战国至西汉时所流行,但清代鸡心佩中心的圆孔较汉代为小,孔四周的纹饰也比汉代复杂得多。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人面鸟兽纹斧

  白玉人面鸟兽纹斧,清乾隆,每件长9.6cm,宽4.2cm,厚0.6cm。  斧白玉质,两件的器形、大小类似,上端宽而有刃,每面都琢有阴刻纹饰。一件下端为两孔,正面上部为一正面人首,其两耳下各有一侧面人首,下部为变形兽面纹,背面为上下两组变形兽面纹。斧两侧分别阴刻隶书“洪字七号” 、“乾隆年制”。另一件下端为一孔,正面为鸟兽纹,鸟爪触及兽背,背面为勾莲纹。斧两侧分别阴刻隶书“荒字八号”、“乾隆年制”。  这是两件带有千字文序号(“洪字”、“荒字”)的清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其器形、纹饰、钻孔均仿古代玉斧而琢,是这一时期仿古玉器中的精品。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碧玉福寿云纹四足洗

  碧玉福寿云纹四足洗,清中期,通座高10.5cm,口径16.9cm,足距4cm。  洗碧玉质,有黑斑。器圆形,口内敛,腹部线条圆润,下具四矮足。器腹近口处饰回纹一周,主题纹饰为云蝠纹和篆体团“寿”字。玉洗配紫檀如意云头木架。  洗是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青铜器,用于日常的盥洗,形体都比较大。宋代以后,瓷洗成为常见的生活用品。故宫博物院藏有若干件清代早中期烧造的瓷洗,品种各异。此洗显然仿瓷洗而制,这种玉洗已脱离了盥洗的作用而成为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方鼎式炉

  青玉方鼎式炉,清中期,通高13.5cm,口径10.1×7.1cm。  炉为青玉质,材质良好。器呈长方形,两侧各有一朝天耳,四夔形足。炉身四面纹饰相同,口沿下饰夔纹,腹部以兽面纹为主要纹饰,并有八出戟。  此炉是陈设用品,仿古特征明显,其造型仿商代青铜方鼎,兽形扁足具有商晚期青铜器足的特点,兽面纹和夔纹也是当时流行的纹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玉器中,此器是仿古彝器的代表作。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御题蚕纹璧

  青玉御题蚕纹璧,清乾隆,直径26.3cm,好径(中间孔径)5.4cm,厚0.8cm。  璧青玉质,以绳纹为界,纹饰分为两个区:内区满饰蚕纹,外区遍饰夔龙纹和兽面纹。在璧的侧边阴刻楷书乾隆皇帝御制诗:“周尺竟踰尺,斯今亦匪今。羊脂略无玼,玉叶果生琳。子爵执诚合,王孙语漫侵。琢章每师古,可以识予心。”末署“乾隆壬子,御题”款,并琢“比德”、“朗润”两枚单框篆书印。壬子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在清宫仿古玉器中,以古玉为蓝本的玉器为数不少。此器仿战国时期的玉璧,但在花纹装饰上按照清代的审美观进行了不小的改动。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白玉夔龙纹蟠螭觥

  白玉夔龙纹蟠螭觥,清中期,高14.2cm,口径9.6×5.2cm。  觥白玉质,有微瑕。敞口大腹,体形粗壮。器身以夔龙纹为主体纹饰,器口、主体纹饰的上下边缘各有回纹一周。流下饰一凤头,头下套活环,蟠螭形柄。器配紫檀木座。  兕觥是商周青铜酒器的一种。清宫玉器中仿兕觥的造型者很多,体态不一。此器因螭形柄故名蟠螭觥,其造型线条流畅,纹饰规整,与青铜觥相比虽在器形和纹饰上多有差异,但古意尚存。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

青玉万松山房图山子,清中期,高20.6cm,长28cm,底宽4.6cm。清宫旧藏。  山子青玉质,作重叠山峦形。山子正面琢崇山峻岭中挺立着棵棵巨松,间饰亭台楼阁,背面雕峭壁悬崖,亦点缀松树。景致布局周密,层次清晰,立体感强。正面浮于山腰的云纹上琢隶书御题《万松山房诗》:  万松春晓坐山房,雨后千峰濯翠光。  因回为高步入古,受宜得趣意延凉。  闻听倚巘涛翻鬣,极睡铺阡浪摆芒。  讵事游山欣惬赏,为民额手庆宜旸。  清代玉山较多,图案题材多取自然景色,如仙人游、文友聚会山林、松下鹿鹤、山水楼阁等等,且雕琢精致,画意盎然。陈设于文房中,读书小憩时可娱目赏心。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玉人物龙纹磬

  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双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  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案。

故宫馆博物院馆藏-----历代玉器高清图片欣赏(四)

墨玉圭

  墨玉圭,明早期,高24.8cm,宽6.15cm,厚1cm。  圭墨玉质,玉中黑点均匀,下有土黄色沁,局部有裂纹。圭素面,上部呈尖角,下部长方形。表面光滑,抛光精亮。  此件玉圭为1985年收购,玉质和山东邹县明初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墨玉圭玉质十分相似,湖北梁庄王墓出土玉圭也与此形制类似,可证其为明早期玉圭。  玉圭自商周时开始使用,一直是历代王朝最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持有者身份地位的象征。  明初恢复用玉传统,对玉圭的尺寸、形制、适应场合等都进行了严格规定。永乐三年(1405年),规定皇家用玉圭长一尺二寸。明代早期,玉圭主要有素面玉圭和谷纹玉圭两种形制。目前发现明初亲王所用的玉圭全为素面,如鲁荒王朱檀墓及梁庄王墓出土的素面玉圭均属亲王。而谷纹玉圭则为皇室定亲、聘女,以及皇妃或亲王妃在受册、助祭、朝会活动中礼服所用。

标签: 玉器鉴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