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很好地带动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中国玉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以及审美、价值观等。
作为东方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经历过波澜壮阔的辉煌,也承受过风雨飘摇的悲怆,无论是昌盛还是衰败,抑或是今天的崛起,始终都把玉石作为坚不可摧的精神象征。
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这话说得没错,能够将一块璞玉雕琢成具有艺术品质的玉器,就需要玉雕大师下很大的功夫。
首先,便是选料。通常,玉雕大师对玉料的选择都是充满期待,他们希望能够拥有一块可以展现自己雕刻才华的玉石。然而,现实总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很多希冀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对于一块玉石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为其构思一个合适的题材,寻找一个有价值的创意,然后根据自己设定的方案进行全面的雕琢。这里所说的方案,一般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作品设计内容的方案;第二个层面是,作品思想寓意的方案。
先说设计内容的方案。应该说,这是一件玉雕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玉雕大师所设计的内容,一定是最符合原料本身的特点,可以是一个方案,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方案。总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料不会因为设计的问题出现偏差,最终导致玉雕作品的创作失败。
所以,玉雕创作之中,前期的设计构思至关重要。而之所以选择某一种设计方案,一定是尊重原料本身的特点。比如说,根据原料的形状、色泽与质地,以及所具有的实际问题。作为天然原料的玉石,通常都会有某种缺陷与不足,诸如绺裂、缺失、瑕疵等等。
通常来说,玉雕大师需要根据玉石原料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原料。根据原料外形进行设计,可以保证不浪费原料;还有就是利用好颜色,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原料的自身优势;对于原料上的绺裂、瑕疵,要在前期设计时积极做好准备,以便制作时做到有备无患。
体量较小的玉石原料在创作早期,设计者可以将图案直接画在上面,或者将图案画在纸上面。如果是特别昂贵且大型的玉石原料,则必须画在纸上面,经过反复构思、推敲和斟酌,最终才会付诸于行动之中。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对玉石原料进行粗雕,也就是依照设计要求将玉料雕琢成形。如果这项工作顺利完成,可以说为整件玉雕作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为一旦造型出现问题,就很难进行弥补,可能因此对整件玉雕作品的成功造成影响。
所以,在玉雕创作的这个阶段,我们一般都会有所保留。比如说,以方代圆、先浅后深、见面留棱,等等。这对一件玉雕作品的顺利完成,留有很多修改和调整的空间。
玉雕创作之中,因材施艺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一件玉雕作品的成败。不过除了技艺层面十分重要,还有一个层面同样必不可少,甚至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一件玉雕作品的立意。
我们都知道,中国玉雕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品质已经有了质的提升。其中,最大的特点,便是很多优秀的玉雕作品,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文化内涵。
应该说,如何让一件玉雕作品既有技艺的精湛,又有文化的内涵,将成为一件玉雕作品能否具有更高价值的关键所在。与其说,玉雕大师卖的是作品,不如说卖的是文化。
那么,如何让一件玉雕作品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呢?主要应该具备以下的两点:第一是题材寓意;第二是思想意义。
从题材寓意上看,好的题材会让玉雕作品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通常在创作之前,玉雕大师一般会借助谐音或者比喻等手法来表达其创作的玉雕作品所具有的美好寓意。比如说,在整个雕琢的竹节作品上面再雕琢一只蝙蝠,以此表达美好的祝福。“竹”的谐音是“祝”,“蝠”的谐音是“福”。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向来以祝福他人来实现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所以,题材寓意美好的玉雕作品在市场上自然会占有一定优势,会受到大对数人的喜爱。
从思想意义上看,一件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玉雕作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就可以为这件玉雕作品增色不少,甚至具有了特别的人文价值。毕竟,文化是无价的。依托文化的力量,玉雕作品的升值空间自然就会十分巨大。
中国玉雕艺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最为古老的雕刻形式之一。可以说,中华民族自有雕刻以来,玉雕艺术便以其独特的技艺,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书写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要想雕琢出一件有价值的、精美的玉雕作品,玉雕大师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这些努力既有工艺上的要求,还要有艺术上的突破。
总之,一件玉雕作品的价值,完全取决于玉雕大师对题材的把握与技艺的掌控,以及文化思想的融入。这既是优秀玉雕大师所应该具有的能力,更是玉雕作品具有艺术价值的根本保证与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