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买玉网 玉器品牌 113 0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0、 玉牙璋

商代中期

通长 66厘米 宽13厘米 厚 0.4 厘米

1958年河南省郑州市杨庄村农民挖土时发现

河南省博物馆藏

淡青色。形体较大,器身前端外张,斜刃微内凹,两侧成弧形内收,后部两侧琢出对称的齿牙两对,并涂有朱砂(但只有后部保存一点痕迹)。柄短而窄,上有一穿,后缘稍内倾。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1、大玉戈

商代中期

通长 94 厘米 最宽 13.5 厘米

1974 年湖北省黄陂县盘龙城李家嘴 3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灰白略呈黄褐色。援作宽长条形,有中脊和边刃,前锋薄而利,呈三角尖刀形,上下阑略外凸,长方形内,内前端有一圆穿。通体磨琢光润,制作精致。

此件是商代玉戈中最大者,对了解商代中期玉器的开料技术有一定意义。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2、玉援铜内戈

商代中期长 32厘米 最宽6.9厘米 厚0.4厘米

1974 年河南省新郑县新村乡出土

河南省新郑县文管所藏

玉援呈青白色,局部有银粉色斑浸。体扁长。内为青铜质,有上下阑,阑前呈三角形,有一穿,饰以兽面纹;后部呈磬折形、饰夔形纹。玉援略有弧度,有中脊和上下刃,前锋犀利,锋部呈三角形。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3、玉柄形饰

商代中期

长 7.6米 厚0.5厘米

1950年至 1951 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村 233 号墓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鸡骨白色,有灰色斑点,不透明。扁平长条形,柄端刻凹弦纹一周,两侧面内敛,器身由柄部向首逐渐缩窄。首端留有切割痕迹。一侧面稍厚,一侧面略薄。表面抛光,制作较细。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4、玉钺

商代中期

长 14厘米 宽8.3厘米 厚0.8厘米

河南省新郑县望京楼新村乡出土

河南省新郑县文管所藏

青灰色,局部有深褐色斑浸。扁平长方形,三边平直,平刃,由两面磨成。上部两孔完好,一孔残缺。两面光素无纹饰。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5、玉瑗

商代中期

直径 12厘米 最厚0.5 厘米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河南省新郑县文管所藏

青绿色,局部有褐色斑浸。扁圆形,边薄厚不匀,原留有锯痕。光素无纹饰。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6、玉琮

商代晚期

高2.8 厘米 外径 7.2 厘米 射径6.7 厘米 厚0.5厘米

1976 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西北地妇好墓(以下简称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半透明。圆形,经加工琢磨出四个弧形凸棱。略呈方体。两端有短射。四个弧形凸棱中间各有两条平行横线,将纹饰分为上下两段。以凸棱为中线,两侧各有两个突起的圆点,其下呈弧形,略突起,构成上下相对的图案,近似简化兽面。凸棱之间,四面各有竖直阴线两组。表面纹饰精致,射孔近直,内外抛光。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7、 玉壁

商代晚期

直径 18.6厘米 孔壁高1.4厘米 边厚0.4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褐斑,两面有灰白色沁痕。周缘和孔都较圆。孔周两面都突起呈圆口状,孔壁直而抛光,《殷墟妇好墓》称"璧"。两面各有四组同心圆刻线,每组由一条粗阳线和三条阴线构成。线条规矩流畅,工艺水平较高。此式璧在同一座墓中共出土四件,直径在15.2 至 18.9厘米之间,有可能属同组之物。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8、 玉圭

商代晚期

长22.7厘米 宽 3.8 厘米至4厘米厚0.9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深绿色。扁平长条形,上宽下窄,下端平,中部有一圆穿。上端磨出厚刃,转角圆钝。圭身两面分别琢刻竖直阴线八条,中间六条两两紧依,垂线之下又琢以四条横行线,两两相依。线条都较流畅。此种形制的圭与《古玉图考》著录的"琬圭"相似。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29、玉环

商代晚期

直径 10厘米 孔径 5.5厘米 边厚0.3 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黄绿色。周缘与孔均较圆。孔周一面略突起,一面平。两边(肉)之和小于孔(好)。两面刻有纤细的同心圆阴线。色泽光润,制作颇精。此式环在同一座墓中共出土十余件,但大小差距较大,最大的12厘米;最小的2.2厘米。其中八件的大小似乎依次递减,色多呈绿色,有可能属同一组合。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0、玉簋

商代晚期

通高 10.8厘米 口径 16.8 厘米 壁厚0.6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白色,有黄斑。侈口圆唇,腹腔中空,腹下部微鼓,平底,圈足直矮。通体琢雕精美花纹;口下三角形纹;腹部三组饕餮纹,口均向下,目字形眼,大鼻巨眉,面部两侧有对称的身尾;上下夹以弦纹;近底部雕菱形纹和三角形纹一周,圈足上饰云纹和目纹。造型美观,纹样精细。出土时,腹腔内放置有两件精美骨匕和一件铜匕,当系配套之物。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1、玉盘

商代晚期

通高 4.3 厘米 口长14.6厘米 宽8.6 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乳白色,有黄斑,半透明。盘口呈长方形,圆角。平沿,腹略内收,浅腹平底,圈足较高。腹部饰弦纹,圈足下部雕凸棱一周。圈足两长边各有十字形镂空三个,短边各有一个。长边与短边的十字形镂空分别相对应。十字镂空外壁拐角规整,但内侧镂空较小,雕琢较粗糙。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2、玉 戈

商代晚期

通长 27.4 厘米 援长 20厘米内厚0.6 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黄绿色,有褐斑。长条三角形援,有中脊和边刃,前锋锐尖,援后琢出上下阑。内呈长方形,后缘稍斜,靠阑处有穿,穿后内上有安权痕迹,秘痕宽3.5厘米。阑前援的上下侧各刻竖直阳纹短线数条。边刃甚薄,无使用痕迹。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3、玉戈

商代晚期

通长 22.2厘米 援长 18 厘米 援宽11 厘米 内厚0.7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墨绿色,有浸蚀形成的浅褐斑,色泽晶莹。援特宽短,宽度大于援长的二分之一,上有中脊和边刃。内短而宽,有中脊,后缘稍残。在援与内之间有圆穿,穿壁留有管钻台痕。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4、玉戈

商代晚期

通长 31厘米 内长 8.6厘米 厚0.5厘米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11 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灰白色;另一面援前部呈淡绿色,质较好。援窄长,锋端尖锐,有中脊和边刃,援后部雕出上下阑。援两面后部与阑上饰云纹兼目纹。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两条竖线,其后雕琢平行阳线四组,直至末端,极富于装饰性。内前端有一圆穿。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5、玉戈

商代晚期

通长 24.7 厘米 内长6.5厘米 厚0.6厘米

1976 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11 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乳白色,另一面呈淡绿色,玉质较好。援较宽短,前锋锐尖,有中脊和边刃,援两面后部饰云纹兼目纹。纹饰精美。有上下阑。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两条平列的竖线,后端雕琢较宽的横列阳纹四组,直至内末端,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内前部有两个前后并列的圆穿。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6、玉矛铜骹

商代晚期

通长 21 厘米 铜骹长 12 厘米

1986 年河南省安阳大司空村 25 号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矛头呈淡绿色,有线状褐色玉斑。三角形,有中脊,边锋不锐。铜骹(柄)作蛇形,张口,矛头的后缘嵌入蛇口内,深约1.5厘米。散上细下粗,后端有深登,鉴内有朽木痕迹。髓两面饰蛇纹,三角形头,两眼凸起,身长而扭曲,遍体镶以绿松石,松石片是按原设计部位而镶嵌的,排列匀称紧密,工艺极佳。蛇纹之后饰以兽面纹,亦镶绿松石。饺由两范合铸,两侧有明显的范线。此件保存完好,殷墟少见。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7、 玉戚

商代晚期

长 7厘米宽5厘米至6厘米厚0.5厘米

1976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褐斑。顶与刃均呈弧形,刃较宽,较厚。由两面磨成。两侧稍内凹,分雕戚齿四枚,中部有一大圆孔,系用管钻所制。顶端中部有一小圆孔,呈漏斗形,也系管钳所制,上端似有穿系的磨痕。此种玉戚的加工制作过程,似系先加工成环状雏形,再根据设计雕琢而成。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8、玉钺

商代晚期

通长17.6厘米刃宽 10.5 厘米内厚0.3 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棕褐色。扁平长方形,弧形刃,由两面磨成,上有剥落痕迹。有上下阑,内呈长方形,中部有一穿。两面抛光。

中国玉器大全(商-西周)2

39、龙纹大玉刀

商代晚期

通长 33.5 厘米 刀身厚0.5 厘米 柄长 3.2 厘米

1976 年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褐斑,并有受沁痕迹。刀身窄长,凹背凸刃,尖略上翘,刃由两面磨成,稍残。刀背上雕出锯齿状薄棱。短柄较薄。刀身后端有一圆穿,系管钻所制。刀身靠背处两面均雕精细的龙纹,龙头朝向柄端,张口,上唇略翘,目字形眼,细长眉,钝角向后,长身尖尾,直通刀尖。身、尾饰菱形纹兼小三角形纹。造型与纹样均极典雅,很有特色。此刀不宜实战,似系一种仪仗用器。

标签: 西周玉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