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买玉网 玉器品牌 120 0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约从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开始,各个文化区系的史前文明中,显示着极端“重玉”的文化现象。尤以太湖周边沿岸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以玉为重的情况最为明显。从考古发掘报告中,凡属大型墓葬或具祭坛功能的考古遗址,均曾出土为数可观的玉器。而在这些墓葬中特有的共存现象,即除出土玉钺、玉琮、玉璧等礼器之外,在所有装饰性玉器中,含有礼仪性象征意义的出土颇多。“玉冠饰”是最值得注意的,且均出土于大墓之中,玉冠饰约可分为四种主要品类分别是:半圆形兽面纹玉冠饰、倒梯形兽面纹玉冠饰、人首兽面纹玉冠饰、三叉形兽面纹玉冠饰。其墓中分布的位置,大都发现于大墓墓主的头部附近,证明其为贵族阶级的冠饰。在反山1 2号大墓中,出土的玉琮正中央器面,刻着头饰羽冠的人面像,从图像观察,可知其装饰重点,彰显于冠饰。其他大墓中,亦会发现成束的锥形玉器,置放于墓主头部的附近,证明为发饰品。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反山墓地发掘者在描述玉器上的神徽时说:头上所戴,外层是高耸宽大的冠,冠上刻十余组单线或双线组合的放射状羽毛,可称羽冠;内层为帽,刻十余组紧密的卷云纹。这是一顶华丽而高贵的神冠,为主持祭祀的巫师所戴[21],巫师既是神的使者,头戴神冠是很自然的事。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关于远古先民陪葬玉饰,普遍重视头部饰品的现象.可能与古代先民.体会到人类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为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头部的安全最重要的潜意识的存在有关。后来转化为礼俗的装饰,形成以“冠”为重的礼俗特征。探讨重视冠饰的现象,亦可能与”羽冠”的象征观念有关。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原始宗教信仰,主要以祭“天”或”天帝”为重点,先民相信“神”或“仙”是存在于天上,因此”敬天“或“祭天”时,与天上神灵的沟通,必须经由使者来传达神意,“鸟”可自由飞翔,乃神之使者,因此祭祀主祭者,头戴羽冠(象征乌)以便与神灵沟通,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冠饰,器上的圆孔,乃插羽毛时所使用。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史前重视头饰或冠饰的文化现象,并不限于良渚文化分布区,东北的红山文化所出土的玉器,亦有一种其他地区未曾发现的特殊器类一一箍形玉器,除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出土于墓主腰部外,其他均发现于墓主头部附近,而且只发现于大墓内,说明箍形玉器可能为特殊意义的头饰品。而大汶口文化,亦发现出土的头饰,如花厅出土的兽面纹锥状玉饰,与瑶山M10,M7墓出土的同类器形近似,证实良渚大汶口早期文化的互流,且反映在二者出土玉头饰的相似1l生特征。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石家河文化遗址,出土的神人面像玉器,戴着高羽冠,与余杭反山12号墓的玉琮神征纹近似,证明重冠的礼俗,亦存在于此地。后来礼仪化玉饰逐渐有白头冠部,转而向下移动。推测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1.史前祭祀.都在祭坛上举行,祭坛的高度至少五六米以上,红山牛河梁遗址的“女神庙”,良渚瑶山遗址的祭坛均属此类。当主祭者举行祭祀的礼仪时,身份与地位象征的礼仪饰品,必须佩戴于身体较高的部位.才能让参加祭祀的人们看得见。

2.史前的服饰朴实简单,不见太多的装饰,所以头冠成为装饰的重点。

3.历史时期举行祭祀的地点,已由高台式的祭坛,渐向一般建筑的庙或社等进行,人们对主祭者的视线,由原来的仰视,转成平视,礼仪化玉饰品显现的重点,因此有下移白勺趋势。

4.当社会因阶级分化的进行.产生英雄式领导人,人们由”敬天”转向“法人”的宗教思维,使祖先崇拜成为祭祀的重点。故“羽冠”代表的象征意义,随着巫地位的弱化而淡化。礼仪化玉饰,转向与”人”相关的装饰美学发展,于是“人格化”装饰意涵的”组佩“产生,重点的部位转向项饰或胸腹部。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商王朝的统一,社会文明展开新的阶段,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发现商人祖先崇拜的思想相当发达,有固定的宗庙建筑,虽延续着祭天的“郊”祭.祭地的“社”祭。但巫现只司灵通之事,进行相关祭祀事宜,神权与政权分离,巫只司祭祀。考古出土的玉人面像,具神性身份者,仍保持着高冠的时尚,显示其特殊的身份,但高冠或羽冠所代表的神圣意义,已不如史前。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以冠为重,史前时代到商代的高古玉,稀有高古玉——玉箍形器文化

标签: 玉器饰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