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买玉网 玉器品牌 115 0

接上期:清代玉器的制造发展的阶段划分

一、清代早期的玉器萌芽和成长阶段(共115年)

这里面一共有四位清早期皇帝的即位时间,为何如此划分?有什么科学依据?先说明,这个事情不是我干的,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是杨伯达先生带领故宫博物院玉器组成员们,根据故宫存放的玉器实物和清宫遗留的档案记载,将清代的玉器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的基础上,再系统分类,主要的内容在中国玉器全集中有专业的论文介绍,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收藏爱好者对这段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分析,给各位汇总和整理出来一点思路和启发,今天来举例说明。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明代时期的玉器已如前面的文章所述,在中国玉器史上也是比较繁荣的。

在苏州玉匠中涌现出陆子刚那样卓越的民玉匠师,就是它的标志,从朱檀墓出土花叶玉杯,朱翊钧墓出土的嵌宝石盏杯和执壶,反映了明代高度发达的琢玉工艺的水平。

而劫掠了李自成起义军的胜利果实并入主中原的清朝政府及其军队,破坏了全国经济,玉器生产也是难以幸免的。

对大多数的民众来说,这一个半世纪(大概自清朝入关迄今)是一段和平与繁荣的时代, 满清最初的四位皇帝因之也在历史中享有盛名。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顺治画像 爱新觉罗·福临 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第一位皇帝

顺治(本名为爱新觉罗·福临,在位于1644年至1661年)幼年登基,初时由叔父多尔衮执政。

顺治宗教思想浓厚,他既受耶稣会教士汤若望的影响,也对佛教极感兴趣。

刚入主中原的时候玉器的制造还不是重中之重,但是后来影响玉器制造和加工场所却是在他的手中成立起来的,不过在故宫的玉器中未发现有带有顺治款识的玉器出现。

按史料记载,清王朝自建国以来,在其内廷机构便集中了一批能工巧匠。

顺治初,根据皇家的需求,他们到处掳掠工匠,成立专职的宫廷手工业机构----养心殿造办处,为大清帝国制造武备用器和典章用品,为满足其皇家安抚外交及政策和生活需要提供服务。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康熙画像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本名爱新觉罗·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也不乏决断力。

康熙初年又成立了武英殿造办处,康熙四十七年春,武英殿造办处各作归并养心殿造办处管理。

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

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这时皇帝需要玉材还要向外地采卖,估计康熙年间很可能从俄罗斯或蒙古购买玉料。

康熙雍容大度,他的儿子雍正(本名胤祯,在位大1723年 至1735年)却严苛而有心计,因他而流传下来的侦探故事,带有惊险的色彩。胤祯上台后,整顿了机构,建立了规章制度。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雍正画像 爱新觉罗·胤稹

他在这时注重纪律似有必要,但是因本身及家事间的纠纷而对臣僚采取严密的监视,引起特务政治的抬头。但也有一种说法,正因为他的勤俭维持,拨乱反正,才有后来60年的太平天下。

在玉器的制作上,他扩大了作坊,雍正元年(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活计档〉中就有玉作,毋庸置疑,玉作也是从康熙时期沿袭下来,并非雍正年间新设。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雍正十年胤禛命内大臣海望写信给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和苏州织造郎中海保,“ 将好玉材料寻些送来”。说明清宫当时的玉石材料收藏甚少,不够使用。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上面这两件存于故宫博物院的玛瑙杯都有雍正的款识,也为我们鉴别清早期的玉器制作提供了实物说明。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乾隆画像 爱新觉罗·弘历

四个帝王的最后一个是乾隆(本名爱新觉罗·弘历,在位1736年至1795年),在位60年。

乾隆元年于圆明园如意馆设御用作坊和画院,将民间好的玉匠艺人招进宫内。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这时玉作玉匠可能来自苏州,因玉材来源困难,新做玉器很少,主要是收拾库存之玉、玛瑙、蜜蜡、水晶、珊瑚、碧玺、寿山石、青金石、松石、孔雀石等多种美石和宝石等材料。

乾隆六年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皇帝要造办处将收储的各种玉材呈览,当时的司库名叫白世秀,他将馆内存储的各色玉材10块,碎玉66块,交给太监高玉,呈乾隆御览,最后乾隆只挑选出白玉一块,让其他人看完以后,也没有选出合适的玉材用料,其余玉料退回馆内存储。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乾隆初年清宫的记载中,玉石的存储之料如此窘薄,由此也可以推测出雍正时期,国内玉料的稀缺状况了。

这个时期虽然也有玉器雕琢,但是跟我们想象的“乾隆工”差距甚远,特别是材质的稀缺造成大量替代产品出现,玛瑙和水晶都被当做玉器的替代品进行使用。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乾隆在1795年退位,按照他的叙述是不想超过其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于是传位于子玉琰而自称太上皇,实际仍在幕后指挥,操纵国事,一直到1799年驾崩为止,也创下实际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等多项记录。

纵观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虽有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未曾有如此数代帝王,继续不断将开明专制政绩保持到如是之久。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被后人誉为“康乾盛世”,就是因为虽然四人个性不同,却都富于精力,也都称能干,社会稳定,他们对政局之用心,政策延续之久,总体说来也是唯出。

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解读在视频中我已经做过详细的解读,有兴趣可以参考,民富国强的经济实力是玉器收藏和发展的基础。

虽然是以满人入关而实行的统治政权,但是在推行统治的过程中他们也被汉文化所吸引和改变,

在朝代开始之日,皇位左右备有大批译员,作为文字和语言的沟通使用,可是顺治朝结束之前,这种译员岗位已无必要,皇帝已经熟悉汉语并掌握了汉字的使用。

据记载,雍正只有在咒骂时才会使用满语。而康熙与乾隆本身即是接受汉人老师的传授,并且康熙也曾隐姓埋名参与笔试,他们都是汉文化的学者,只是他们汉学造诣的深浅,历史家并无最终的定论,从乾隆留下的四万余首诗词中,有八百多首颂玉的作品来看,精品不多,可见汉文化对其影响的意义是深远的。

沈华:清代玉器初期玉器制造特点和背景分析

标签: 苏州玉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