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重走玉石之路,弘扬民族精神,为北京奥运助威的倡议

买玉网 玉器知识 120 0

丝绸之路作为文化交流的通道闻名于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丝绸之路是在古代玉石之路的基础上开辟的。玉石之路有着6000多年的历史,是专为运输和田玉石到中原的通道,也是一条沟通东西的文化之路。它的路线大致是这样的:采玉人从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拣捞和田籽玉,然后运输到于阗(今和田),向东经尼雅、且末、若羌、罗布庄、罗布卓尔、敦煌、玉门关,直到当时的都城;向西经萨车(今莎车)、疏勒(今喀什)、姑墨(今阿克苏)、龟兹(今库车)、焉耆、高昌(今吐鲁番)、伊吾(今哈密)、玉门关,最后到达当时的都城。可以看出,玉门关是两条玉石运输路线的交点,是玉石之路的重要地点,因此得名玉门关。同时,我们也能够得出,无论走哪条线路,“死亡之海”都是必须穿越的。玉石之路直接导致了后来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贯通,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它以其浩瀚的沙海、多变的气候、奇幻的沙丘、多元的文化、众多的历史文遗迹、独有的美玉资源一直吸引着世人。但是直到近现代时期,塔克拉玛干沙漠始终被其神秘的面纱所遮盖。

  然而,自从瑞典人斯文•赫定于1895年4月10日开始了自麦盖提到和田河的穿越探险之旅,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紧随着赫定足迹的是匈牙利人奥里尔•斯坦因。他在1908年受英国雇佣重走了赫定的喀拉墩之路。1913年,他对塔克拉玛干进行了一系列考古探险活动,穿越罗布泊,途经戈壁,最终到达甘肃敦煌;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徒步进行科学考察时失踪,遗体始终没有找到;1989年初,有德国人布鲁诺•鲍曼参加的探险队从克里雅出发,沿克里雅河走到河尽头,然后向西到达阿克苏,行程540千米。1993年9月23日,“中英联合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活动正式开始,计划路线从沙漠西缘的麦盖提出发,终点是沙漠东缘若羌的罗布庄,全程1500千米。探险队由六名英方队员、三名中方队员和六名维吾尔驼工及30峰骆驼组成。同时还有12名中央电视台记者参与报道,活动由英方负责。11月21日,探险队成功到达目的地;1996年6月,上海人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时遇难;2000年4月10日,由德国人布鲁诺•鲍曼组织的探险队重走了1895年斯文•赫定的死亡之旅。队伍由五人组成,除鲍曼外,还有一个奥地利外交官、一个汉族翻译、两名维吾尔驼工。随行还有六匹骆驼,结果损失四匹。

  由上可知,“死亡之海”确非浪得虚名,它让企图徒步征服沙海的人领略了它的残酷和无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人类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活动永远不会停止。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穿越“死亡之海”的活动中,纯粹由中国人组织、参与并且成功的先例还没有过。要么成功的穿越是由西方人组织并主导的,中国人仅仅是担任向导和驼夫;要么由中国人组织并主导的,但最终没能达到目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的探险穿越活动中,许多西方组织者的目的是值得怀疑的,最终活动对中国的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掠夺。如斯文•赫定是听信传说而到沙漠中寻找珍宝的,同时为西方列强侵入新疆作前期的地理勘探,此后导致了日后被称为争夺丝绸之路珍宝的“国际赛跑”;奥里尔•斯坦因则在穿越沙漠后对敦煌的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大量的经卷被运到西方,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永久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在2008年我们举国欢庆奥运盛会之际,在我们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目标而坚决使用和田玉石来突出中国特色之时,在全体国人争先为实践奥运的“更快、更高、更强”理念而行动起来的时候,纯粹由中国人组织、参与的“重走玉石之路,助威08奥运”活动可以将宣传玉石文化、环境保护、助威奥运、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有机的联系起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重走玉石之路的主题、路线及方式

  此次活动口号是:“重走玉石之路,为08奥运助威”

  活动主题是:

  1、宣传玉石文化,挖掘玉石之路的历史意义

  2、宣传环保意识,呼吁对玉石资源的保护性开采

  3、弘扬民族精神,为北京奥运助威。

   古代的玉石之路是从于阗(今和田),向东经尼雅、且末、若羌、罗布庄、罗布卓尔、敦煌、玉门关,直到当时的都城;向西经萨车(今莎车)、疏勒(今喀什)后分为两路,一条是经姑墨(今阿克苏)、龟兹(今库车)、焉耆、高昌(今吐鲁番)、伊吾(今哈密)、玉门关,最后到达当时的都城,另一条是经喀布尔、伊斯法汗、巴格达而至地中海沿岸。本次活动选择去中原的东线,即从和田出发,沿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经尼雅、且末、若羌、罗布庄、罗布卓尔、敦煌、玉门关、西安、洛阳、郑州,直到首都北京。此路线全程5000多千米,沙漠中行程近2000千米,中间经过且末、若羌等绿洲,并穿越罗布泊和东疆戈壁。全程需要时间半年以上,在沙漠中的时间近三个月。穿越沙漠每日最大行程20千米,因为骆驼拖物增加了体重,因此,骆驼的脚掌会陷入沙中很深,行走十分吃力。另外,每日出发前装载骆驼及休息前卸载骆驼需要大量时间,按以往经验,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

   活动方式采用人员徒步穿越,骆驼载运物资,这是为了重现当年运载和田美玉去中原的情景。如果采用现代交通工具,如沙漠越野车、直升机等,穿越当然是很简单、安全的事,然而就失去了重走玉石之路的意义,也违背了奥运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因此,活动需要8—10名队员,5—6名驼工,25—30峰骆驼。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是很奇特的,有的甚至高达60—100米,骆驼驮物是不可能翻越的,因此,避开沙丘绕道行走是经常的。而骆驼在沙漠中如果一个星期不饮水,就不能进食,驼队就会崩溃。在沙漠中本来有着丰富的地下水,有俗语“有红柳就能挖到水,不过水是苦的;有骆驼刺的地方,水一般是甜的;有芦苇的地方,挖一米五就能出水”。因此,过去在沙漠中骆驼的饮水是靠挖水来解决,但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恣意索取,沙漠地下水位下降了,从前的俗语也没有了参考价值。所以,淡水供应必须保障,这就需要强大的外围支援队,做好后勤供应。同时,在沙漠中辨别方向是很困难的事,但是,和前人穿越不同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基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即GPS。并且,先进的通讯工具也可以做到在行程中时常能够和外界沟通。

   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极端、多变的气候,因此穿越就充满了危险。在活动方式、路线已经确定的前提下,降低危险的有效手段就是选择最适意的活动时间。在沙漠中,从四月开始直到十月,沙暴频繁,尤其是黑沙暴(Kara Buran)威胁更大。当风沙起时,沙尘遮天蔽日,甚至能够造成人的窒息死亡,黑沙暴能将巨大的沙丘整体移动,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十分渺小无力。而这个时期,沙漠中的温度十分高,最高可达70℃,而沙漠热风的温度则更高。这对人和骆驼都是无法承受的,并且增加了用水量,也就增加了淡水保障的难度。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深入了解后,决定将活动开始时间定在冬半年,即在2008年元旦左右,这时沙漠温度较底,淡水需求量不大;沙暴较少,可使活动相对顺利;同时,这个时期对奥运会的报道存在一个间歇期,人们需要与奥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注意力。

  2.2 重走玉石之路的三个阶段

  本次活动拟分为三个阶段。

  2.2.1 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的准备阶段,首先是活动论证阶段,包括对活动的口号、主题、路线的确认,与活动相关法律、政策的咨询,活动方式的可行性,沙漠地区天气情况的了解,活动日期和期限的确定,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初期的宣传计划等。

  其次,重走玉石之路人员的确定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重走玉石之路的人员包括探险队员、随行记者、向导、驼工、外围支援队员、沿途接应人员和骆驼,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队伍。人员的选择和工作安排必须是因人而宜,人尽其才。探险队员需要8—10名,应该具备在野外生活的经验,尤其是沙漠环境。另外,应该包括活动发起者、各行专业人士、社会各界人士都可参与。所需队员可以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上招募和选拔。此外,不能将女性半边天忽略,需要女性队员是因为奥运是全中国人民的事。另外,这样也更能体现奥运精神。

  向导和驼工是很重要的,他们是沙漠中的引路人和骆驼的管理者。本次活动,需要驼工5—6名。驼工能够将骆驼有效地分组,否则,驼队会骚乱,不易管理。他们每日还要装卸骆驼,要能够使物资合理分配在每匹骆驼上,并且对物资进行有效捆扎,否则会造成物资的损失和对骆驼的伤害。他们还能够在沙漠中寻找并且挖取骆驼饮用的地下水。因此,向导和驼工的挑选应是很严格的。

  对骆驼的挑选也是一样的,骆驼则是沙漠中生存的关键。本次活动需骆驼25—30匹,在出发前就应该购买好骆驼并且圈养起来,因为,到元旦前后,隆冬季节,青黄不接,骆驼在秋季养好的膘即将耗尽,驼峰干瘪,体质极差,无法承担穿越的重任,因此,必须把骆驼圈养起来,用精饲料喂养以保持其体质。

  2、建立训练基地、对人员进行培训。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出发前应该在和田地区建立一个适应训练营,时间在半个月—一个月,以便于队员能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获得一个适应期,培养他们在恶劣的地理条件下团队协作能力。其间,可以让队员学习一些野外(尤其是沙漠中)医疗急救知识,途径地区的气候地理常识、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学习一些在沙漠这样特殊环境里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训练营通过媒体报道也会为后来的旅途增加新闻性。

  3、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活动能否取得效果,关键在于宣传。重走玉石之路是走一条玉石文化之路、环境保护之路和奥运精神之路,因此沿途宣传玉石文化、环保观念、奥运精神就是主要内容。必须充分地利用网络,选拔队员和宣传活动内容都应该利用网络空间的无限性。此次活动行程一万余里,途经不同地形、气候、民族、语言、文化的地区。因此,必须要精心准备丰富多彩的宣传材料和形式多样宣传方式,才能在这样多元的环境下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4、物品的准备。活动时间跨度长,从冬季开始,经春季到盛夏,途经许多气候区,其中相当多是极端气候区,充满了危险和艰辛,因此需要精心准备大量的物品,因为甚至一根针的疏忽也可能造成活动不圆满。队员所需物品包括:骆驼及驮鞍、地图、帐篷、被子、睡袋、塑料水箱、羊皮水囊、储水具的罩子、GPS、水壶、药品、冬春夏季服装、相机、DV机、太阳能蓄电池、餐具炉灶、燃料、食物(包括骆驼饲料)、指南针、挖水工具、救生膜、水果、通讯工具、手提电脑、背包、望远镜、防沙服、防沙靴、防沙镜、防潮垫、对讲机、信号弹、口罩、绳子、胶带、滑沙板、手套、防雪套、手电筒、瑞士军刀、打火机、防水背包、手表、宣传物品(如条幅、国旗、奥运五环旗、纸质宣传资料等)及女性必需用品等等。外围支援队要求机动、高速,因此需要大量现代交通工具。最后,需要和田玉石,因为它同时具有象征和现实的意义。

  5、专家学者的学术论证。玉石之路究竟在中国历史上,或者说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它是丝绸之路的先驱,为什么却被丝绸之路的光芒遮盖而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下?这些疑问一直萦绕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研究玉石文化的专家、学者的脑际。他们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力图解决这些疑问。2002年6月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中央电视台一起进行了一次“探索玉石文化”科学考察,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全方位地对“玉石之路”源头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他们从库尔勒出发,经沙漠公路到达和田地区,最后登上昆仑山北坡6000米的冰川,考察了和田白玉的源头,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当时没有奥运和玉石的紧密联姻这样千载难逢的机遇,因而没有引起对玉石文化和玉石之路的广泛关注。现在,这样的机会正摆在面前,也给专家、学者提供了挖掘玉石文化和玉石之路历史地位的素材。探险和学术论证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然,学者论证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各个阶段,即出发前、行程中和到达终点后。

  2.2.2 活动实施阶段

  1、沙漠行程阶段

  A、出发当天应该举行一个誓师大会或发布会,激起世界对活动的悬念从而进一步认识活动的主题和意义,以期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B、选出队长。沙漠是个未知和危险的地方,队伍是由各行各业的人员组成,因此,在行程中出现不同意见时,必须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决议,需要集中。同时,队员必须守纪律,每个人都必须工作。队长还要决定每日出发和宿营的时间,选择宿营的地点和做饭的分工。

  C、给驼工分工,给骆驼分组,给物品称重。驼工要按重量给骆驼分配物资,要防止骆驼拒绝驮载,防止骆驼逃跑。以前的探险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宿营时把骆驼拴在水箱上。淡水等贵重物品必须由性格温和的骆驼驮载。谁都不能骑骆驼,而是跟着骆驼的脚印,这样比较省力。

  D、分配淡水。淡水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须有专人管理和分配淡水。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人每天分配淡水不能超过五升。

  E、寻挖地下水。要使用望远镜寻找芦苇、骆驼刺、红柳等植物,不能错过获得地下水的机会。

  F、装卸骆驼。要由富有经验的驼工示范并检查,以往都出现过因为捆扎的不当造成骆驼摩擦伤,影响整个行程。

  G、需要专人用相机和DV保留文字和影像资料。

  H、通过通讯工具每天和外围支援队联系。

  I、在绿洲的短暂停留。在这个时期要把必需的物品补充好,把身体调养好,进行适当的宣传活动。

  J、外围支援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运输探险队需要的物资。

  K、每天召开一次会议,分析确定第二天的路线、行程。每天休息前必须把第二天的准备工作做好。

  L、在线交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与关心探险队的人们进行交流,如通过电脑和网友交流行程中的所见所闻、生命体验。

  2、出沙漠后的行程

  出沙漠后就没有了沙漠中的危险和艰辛。因此,真正的探险就结束了。

  A、宣传。这时期主要的任务是宣传,利用一切方式和手段,如举行活动报告会,发放宣传资料,播放沙漠中的影像资料,利用网络在线沟通等。

  B、与沿途城市的报社、玉石市场联合举行中国玉石文化的讲座和展览。

  C、与当地体育主管部门举行相关活动宣传奥运。

  2.2.3 活动结束阶段

  A、将行程中使用过并保存到终点的物品拍卖,尤其是和田玉石。可以将所得全部捐献奥运会。

  B、对活动进行总结。

  关于重走玉石之路活动我还要特别说明:由于产生发起和策划此次活动的想法是很突然的,因此,准备活动不够充分,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资金、人员、政策协调、宣传力度等等不足之处。我十分担心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会“流产”,因而倡议原为弘扬中华文化,为北京奥运呐喊助威的企业、媒体及有识之士伸出援助之手,合作将活动圆满完成!谢谢

  有更详细的说明

标签: 玉石常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