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买玉网 玉器知识 103 0

学习古玉的鉴赏,不能仅看纹饰、沁色,一定要掌握当时的工艺特点和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就是将自己变成一个匠人,即使能懂识别,却无法将其中的玉文化内涵继续传承和发扬。

一、西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玉器艺术特征晋国是西周初年为拱卫北方地区而分封的一个诸侯国。位于如今的山西侯马曲沃,有在遗址上建立的晋国遗址博物馆。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了解西周的玉器,不可能不知道这段历史和遗址,我们多次考察这个墓地的遗址现场,并接触了很多出土并未公开的玉器,这也是目前国内出土较为完整的西周墓地,晋侯墓地遗址以晋文化为主,年代贯穿晋国始终,以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最为繁盛。

墓地出土的玉器装饰手法,既有写实性的,也有几何形的。

器物造型的设计与构思,既有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也有现实与想像的协调。

不少作品明显具有商代风格的遗韵,反映了周文化大系统中“晋文化"的全貌。

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了,“礼”是西周社会的核心和基本特征,礼的基本功能是“分”,也就是确立社会各阶层的亲疏远近和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所以周人认为“礼”可以用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记·曲礼上》。

既然礼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表象,所以就要有相应的器用制度以彰显之。

这正是周代礼瑞用玉相以形成的社会背景。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二、西周礼瑞用玉的主要功能传世和出上文献都表明,西周时期的诸侯、职官都要经过周王的册命,而在行册命礼时,周王要赐给被册命者玉圭作为瑞信。

册命礼中王所赐的玉圭,通常称为“命圭”。这个内容我以前写过较为详细的文章介绍,这里简单说明一下,玉圭的出现,符合当时的社会氛围,它是被册命者身分地位的象征物和最重要的符信,因此玉圭也就成为西周时期最主要的礼瑞用玉。

虽然玉圭是西周重要的瑞玉,但历代学者对其形制都有着不同的认识,现在学术界习惯上把修形片状且有三角形尖首的一类玉器视为王圭。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这种器物不仅与汉碑上所见的玉圭形制相符,而且在考古实物中也很多见,所以得到学者们的公认。

但在西周时期,尖首圭的形制通常作玉戈状。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一般而言,辨别圭、戈的主要标准仅在于戈有一个明显的内部,而圭则无,但事实上,很多小型戈的内部并不明显,和圭很难区分开,所以从本质讲西周时期的玉戈与玉圭并无区别,两者仅存在着制作工艺上的区别,换言之,玉圭就是省略了內部的玉戈。

更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器体结构上讲,西周时期的玉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的器长超过20公分,另一类的长度仅以10公分左右居多。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大型玉戈主要见于诸侯和大夫级贵族墓,应是贵族的瑞圭,而小型玉戈则见于不同等级的墓葬之中,主要用作装饰之物。

除此之外,一些器物造型也有意识地设计成玉圭的形状,

如下图的玉鸟就有意制作出圭形的鸟冠。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根据文献的记载,西周时期的礼瑞用玉还有很多:例如玉璋、玉璧、玉琮、玉琥、玉璜等类,但查阅所有的考古资料,虽然这一时期的多种玉器如璋、壁等物均可当作礼器使用,但当时并不存在文献所记载的“六玉”或“五玉”体系,所以现在到处传颂的“六瑞”有可能也是现今人自我理解并牵强附会的一种说辞,最后却变为一种古人用玉的制度和法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以后再专门写文章分析。

三、西周时期的服饰用玉特点在中国古代“美石为玉”观念的指导下,玉可能最早就是用作装饰物而被人所佩戴的,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诸如璜、玦和项饰一类的饰物已经被广泛地使用 。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西周玉器的材质也是最为多样和并用的,这一点非常明显,一方面可能是需求量迅速增加,没有那么多的原材料可以保证,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在春秋以前,用玉的制度相对较为宽松,这些都是在孔老夫子确定“玉”的标准后,才为和田玉的主尊地位奠定基础。

西周时期,服饰用玉是贵族人士的必备之物,并已成为彰显其身分地位的重要佩饰物,所以有文献强调“古之君子必佩玉”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虽然在早期文献如《尚书》和《诗经》中保留有关西周服饰用玉的零星记载,但此证据远不足以还原当时服饰用玉的详细情況,随着出土实物的不断增多,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西周服饰用玉的制度和想法也变为可能。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四、西周服饰用玉基本特征根据西周晋侯墓地出土的玉器,大致可分为礼玉、佩玉、葬玉、美术品等四大类。

这其中数佩玉数量最多,也最精彩,如“多璜组玉佩”, 种类繁多,应该是墓主人生前佩饰之物,也是贵族身份在服饰上的反映。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有三璜双环玦式,四、五、六璜联珠式,四璜珩联珠式,多璜珩连环式等,都是以璜为主,其中晋侯63号墓出土了一套迄今为止所见以璜、珩为主体,组件最多且最复杂的组玉佩,仅璜就有45件之多,能够覆盖整个人体,结构复杂,气派非凡,可能就是汉代金缕玉衣的前身。

五、西周装饰玉组配的鉴赏要点组佩一般都是成套出现,材料各异,例如前面介绍的这套整体由璜、珩、冲牙、管、料珠、玛瑙管等共204件组成,分左中右三列。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璜、珩装饰姿态各异的双龙纹、双首鸟纹、人龙合体纹。

其中一件双面刻纹璜的两面纹饰,由双勾技法琢刻隐起的阳线组成相互交连的两条怪龙,每条怪龙一端为龙头,另一端为人首。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人首侧视,大眼阔嘴,圆鼻巨耳,腮下有须,前肢伸出利爪。

组佩的下端有两羽玉雁,昂首展翅,生动活泼。

大多为正背穿孔,少数为侧背穿孔。

凹上凸下的玉璜,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开始流行,以西周为最盛。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西周早、中期的璜多呈简单的几何形半环状,器身多素面,晚期造型趋于生动,由几何形向形象生动的动物造型过渡,纹饰也开始增多。

春秋早期开始逐渐被珩类器所替代。

沈华: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西周玉器的特征

标签: 古玉器的纹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