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买玉网 玉器品牌 111 0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0、玉兽面纹圭

龙山文化

长 17.8厘米 宽4.6厘米 厚0.8厘米

1969 年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白色斑和乳白色浸蚀。体扁平,原器中部断为两截。背端平直,磨制光滑,单面刃。近背部一端的两侧均阴线刻兽面纹,此兽面纹以目纹为中心,并以旋转的曲线围绕目纹展开,形象狰狞。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1、玉四孔刀

龙山文化

长48厘米 宽13厘米

1969年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玉质呈青绿色,质地不纯,周身有褐浸。刀作长方形,双面刃,通体磨制光滑,单面穿四孔,近刀背处三孔,孔径为1.8厘米,尾端中部一孔,孔径为1.1厘米。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2、玉多齿三牙璧

龙山文化

径8厘米

1978年山东省滕县里庄出土

山东省滕县博物馆藏

器呈青灰色,局部有褐色浸斑。体扁平,外缘由三个形状相同,向同一个方面旋转的牙以及附加三组锯齿纹组成。旧说此器为观测天文的璇玑,经已故夏鼐先生考订,不论是简单的三牙璧或多齿三牙璧,它们的用途,都是装饰品,可能同时带有礼仪上或宗教上的意义。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3、玉琮

龙山文化

高4.1厘米 外径7.1 厘米 内径 6.4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峁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琮为翠绿色,间有墨绿色纹斑。四角琢成高3.1厘米的三角状,中间有直线刻划纹,上下分饰兽面纹,并具有良渚文化玉琼的某些特征,格外值得重视。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4、玉琮形器

龙山文化

通径10.3厘米 孔径6.2 厘米 厚1.2 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峁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琮形器原报告称为玉璇玑。浅绿色,间有米黄色条纹,外缘有茶褐色纹斑,全器对称地琢有四处缺口,在缺口间的器壁上刻有较规则的长方形简化图案。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5、玉琮

龙山文化

高4.4厘米 外径 7厘米 厚0.3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峁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琮近乳白色。表面刻划凸出的直条纹,上层三道,下层两道。角部上下均饰象征兽面的圆形纹饰。此琮已裂成大致相等的四块,每块裂线处左右各钻两个小圆孔,可以系结。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6、玉璧

龙山文化

通径 16.9厘米 孔径 6.7厘米 厚0.45 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峁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璧为浅绿色,间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点,一处有两道墨绿色条纹。制作较为规整。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7、玉块

龙山文化

直径 1.2厘米

1976 年河南省孟津县小潘沟出土

河南省洛阳 市博物馆藏

玉料呈浅黄色,玉质纯洁无瑕。体扁圆,如环而有一缺口,边缘磨制光滑,通体光素无纹。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8、玉钺

龙山文化

长10.1 厘米 上端宽4.4 厘米 下端宽5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峁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钺原报告称斧,墨绿色,略呈长方形,下端刃部两面磨制,上端有一大孔,孔径1.1厘米,右下侧有一小孔,孔径0.5厘米。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49、 绿松石饰

龙山文化

长1.1厘米 宽1.2 厘米

1976 年河南省孟津县小潘沟出土

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藏

此器由绿松石制成,呈梯形,上端边缘原有一孔,钻豁,另在上端中部重新钻孔,制作较精,为佩戴的装饰品。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0、玉三牙璧

龙山文化

径 4.3 厘米 最厚0.4厘米

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藏

器为白色玉制成,局部有红色浸斑,近圆形,周边有三个顺向旋转的宽齿,中间有一椭圆形孔,孔处较薄,孔缘有绳磨豁口痕迹,说明此玉原属佩饰品。此器虽无明确出土的地点,但器形与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三牙玉璧相近,应属同一时代。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1、五一、五二 玉鹰纹兽面纹圭

龙山文化长 25.2 厘米 宽6.2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玉质呈黄褐色,主角残缺,似经修整。一面阴线刻展翅立鹰,一面阴线刻兽面纹,中部阴线刻两组直线纹,下部对穿一孔,孔内有台痕。此玉圭上的兽面纹与山东日照两城镇玉圭及山东日照安尧王城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陶片上的兽面纹,风格近似,当视为同一时代。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3、 玉三孔刀

龙山文化

长36.4厘米 宽8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刀除尖部呈青灰色外,通体漆黑光洁,刀体狭长,两面刃,较锋利。上部有三孔,系单面钻成,似为与它物扎结之用。此刀玉质纯净,工艺古朴,从型制、作工及玉质看,与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所出墨玉刀相似。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4、玉镑

齐家文化

长11厘米 宽3.8 厘米 厚1.1 厘米

1959年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玉料呈青色,局部黄色,含有黑色斑点。单面刃,刃比器身宽,器形不甚规整。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5、 玉璧

齐家文化

长5.8 厘米 孔径2.5厘米 厚0.3厘米另一残璧直径8.7 厘米 孔径 4.3 厘米厚0.5厘米

1959年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璧呈青绿色。另一残璧玉料上布满黑色斑点。玉料开片厚薄不匀,制作不甚规整,孔单面钻,两边的孔径大小不等。齐家文化出土玉璧较少,且型制也小,多出土大、中型石璧。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6、玉斧

齐家文化

长 25.5厘米 宽5.3厘米 厚1.3 厘米

1957年甘肃省武威市皇娘娘台砖厂工地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玉斧由青色玉料制成,质地较纯,光素无纹饰,琢磨平整光滑,两面刃,边棱硬直。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7、五七 玉块、玉璜、玉管

江淮地区北阴阳营文化

玦径5.2 厘米 璜宽9.3 厘米至 15,7 厘米 管长1.4 至3.5 厘米

1955 年江苏省南京市北阴阳营遗址第四层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玦2件,璜3件,管24件,乳白、黄褐色居多,皆出自南京北阴阳营遗址第四层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出土时,玦在头骨耳根处,当为耳饰,璜、管在人头骨颌下或胸部,当为项饰或胸饰。经矿物学鉴定,多为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部分为玉髓或玛瑙。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8、 玉人像

江淮地区原始文化

高9.6 厘米 宽2.2 厘米 厚0.8 厘米

1987年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1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质灰白色,玉人呈站立状,头戴圆冠,饰以方格纹,粗眉大眼,两耳饰对钻环孔,嘴上唇饰有胡须,两臂弯曲,十指张开置于胸前。臂上饰有臂环,腰间饰一周宽3厘米的腰带。此件玉人,人体比例匀称,造型优美,雕刻技艺精湛,堪称为时代较早的玉雕人像精品

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3

59、 玉刻图形长方片

江淮地区原始文化

长 11厘米 宽8.2 厘米 厚0.2 厘米至0.4厘米

1987 年安徽省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4 号墓出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质为牙黄色。长方形略呈弧形,周边有孔。正面阴刻原始八卦图形,有学者认为这一图形与神、太阳、山川有很大联系,并从此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已形成了河图、洛书和八卦的观念。

标签: 玉器饰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